这本书是为了通过阅读而增进理解力的人而写。
古往今来,每一个有教养有智慧的人,都习惯于从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在收音机和电视没出现之前,许多资讯都是口口相传或者观察而来,但对充满好奇心和高智能的人来说,这是不够的。所以他们知道,必须要阅读,并且身体力行。
而现代人仿佛觉得读书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必要了。因为收音机和电视取代了书籍的部分功能。并且电视影响力极大,收音机能为我们节省不少时间。
但这中间还是有一个严肃的议题值得我们思考:”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能真的增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某种范围内,知识是理解的先决条件,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越多越好。但实际上,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一种阻碍。
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如果一个人看的更多的是被别人包装的文章或视频,那么他的理解力、悟性是很难进步的。
会发生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最有才智的人将知识或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精美地包装起来,使我们不需要自己得出结论,也能在面对困难或需要努力时,“整理”出自己的思绪,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言论。
主动的阅读
阅读是一种需要主动的、带有活力的活动,阅读越主动,效果就越好,收获就越多、越高明。
阅读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至少在阅读实用型或者理论型书籍的时候是枯燥的。因为一个概念、一个结论的背后,是许多盘根错节的论证、演绎。一本经典的著作想要掌握,就必须重复的读,一句一句的思考其中的深意,以及每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联系。此时的阅读是无疑是枯燥的,没有足够的热情和求知欲,是很难坚持不下去的。主动,就是对求知的热情和坚持。
严格来说,不存在被动阅读这回事。但是与演说者、写作者相比,倾听者、阅读者还是属于被动的一方。如果说写作者是棒球运动中的投手和打击手,负责“发送”的工作,那么读者就是捕手或外野手,负责“接收“。
写作与阅读的内容就像那只球,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结束。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捕手与投手相互配合,才会成功。读者和写作者的关系也是如此。
写作者需要写作的技巧,读者相应的,也要具备阅读的技巧。
有些作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们是比较容易被读者所“接住”的。但读者的技巧却是不相同的的,所以一部作品可能被接受的多一点,可能少一点;可能只接受了一点点概念,也可能接受了整体概念。
有的作者技巧好,写出的东西就容易被接受,反之有的作者技巧不好,作品就不容易被接受。
这取决于读者的有多主动,以及投入的阅读的技巧的多少。越主动,阅读效果越好,投入的技巧越多,效果就越好。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假若我们阅读了一本书后,头脑和书本之间会有两种不同的关系,而阅读的两种经验象征了这两种不同的关系。
第一种:你完全了解这本书,此时你就获得了资讯,但并不一定增强理解力。
第二种:你并不完全了解这本书,也就是这本书的内容超过你所了解的,包含着某些能增进你理解的东西。此时你有两种方法应对。
1,让另外一个人或另外一本导读书,让其替你解释不懂的地方。但不管哪一种,此时你都不是真正地在阅读。
2,什么都不靠,只靠内心的力量,玩味字句,缓慢提升自己,从模糊地理解,到清楚地理解。
想法:在1的过程中,我们只是得到了资讯。在2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增强了理解力,也获得了资讯。或者说在增强理解力的同时,就获得了资讯。不过这个结论在本节最后才会出现。
这样我们可以粗略地为所谓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提升自我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需要多元化的技巧。
了解了以上两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总结出阅读的两种目的:(1)为获得资讯而阅读(2)为增进理解而阅读。
而读物的内容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第二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
在我们可以让这两种阅读目的区分开来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将“阅读”分为两个不同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我们在阅读时,凭借我们的阅读技巧和聪明才智,一下便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只能增加资讯而不能增加理解力。
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读他一开始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一定比他要高,能增进他的理解力。
一个知识分子要从阅读中获得一些资讯,并不困难,这是阅读地第一个意义。
但,假设他读的读物不只提供他一些资讯,还在他已知的资讯中,给他全新的启发,超越他原有的理解,这就是在做第二个意义的阅读了。
增进理解力的阅读会出现两种状况:1,对知识不相等的理解程度,。2,不相等的理解能力。
我们要克服不相等的理解力到一定程度之内,然后努力达到与作者相同的理解程度。
阅读除了增进理解和增加资讯外,还能实现娱乐的目的。但任何一本书增加理解力和资讯的同时,就已经起到了消遣的效果。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无论是为了获得资讯而读书,还是为了增进理解而读书,都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只获得了资讯,一种在在获得资讯的基础上,还获得了启发。
只获得资讯的含义是,在读书时,只运用了自己的记忆力。而获得启发的含义是:除了知道作者说什么之外(除了获得资讯之外),还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只运用自己记忆力的而不受启发的,我们叫这种人为“书呆子”,意味着死记硬背。读书广而不通的书呆子,就是指“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人。”
所以为了避免”读不通“的错误,我们要将阅读区分出不同的学习。
指导型的学习,必须有旁人或另一本书帮助的阅读。自我发现型的学习:没人指导的阅读。
指导型学习与自我发现型学习的差异
第一:指导型阅读的方式是立足与书籍(阅读与倾听),而自我发现型阅读则是立足于生活(自然或世界)
第二:指导型阅读和自我发现型阅读都需要思考。但不同的是,指导型阅读是在旁人(旁书)的辅助下进行的,思考的过程会比较少,比较轻松。而自我发现型的阅读需要你去类比,想象,联想案例的去理解。比较费力。
好比小时候我们刚认识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导性的阅读就是有个老师在旁边仔细的讲解,让你更容易理解,期间你几乎不用思考。而自我发现式的阅读则是在理解过后,或能举一反三,说出另外的案例,或者联想到“祸患常积于忽微”这种类似的词语。而这就需要一定的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