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词:马张留
爱不是贴标签,爱需要陪伴
一起看月圆,好好吃顿饭
早安和晚安,岁岁又年年
朝朝暮暮,就这样简简单单
爱不是蒲公英,风一吹就散
牙齿和嘴唇,哪有不磕绊
孩子的吵闹,老人的唠叨
有了真爱,才懂得彼此陪伴
没有了陪伴,知己也会变淡
离开了陪伴,承诺化作无言
需要你陪伴时,你总不在身边
等你有了时间,那个人已不见
我不是贪玩,我需要你陪伴
给我全世界,抵不过你陪伴
需要你陪伴时,你来到我身边
生活多了成全,有情人不孤单
@欢迎谱曲合作,联系方式…微信m15722466168
【创作后记】
写这首歌词,我的心情比较复杂。
多年前,发现孩子偷玩手机。当我捉住了现行,他说:我不是贪玩,我只是需要陪伴!
这句话,戳痛了我!
相信他不是为了逃避打击而狡辩,聪明用错了地方。因为他曾经拿家里的相机,在房间里连续拍摄200多张。
自认为,和他相依为命,我的心底的声音就是——除了陪伴,我还能给你什么?(我无权无势,不是富豪,不能让孩子成为什么二代,少奋斗许多年。他拿什么拼爹!)
说起陪伴,现代物质文明对我的引力,远不及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捧着手机或开电脑,因为还有任务未完成。2004年孩子出生以后,我的电脑和手机不再安装游戏,我彻底告别以前的“贵族”生活,不再只为自己而活。我捧着书本或铺纸写字,因为我还有心愿未了。随着年岁渐长,需要了却的心愿不多啦!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听到家人或好友的一声召唤,我可以随时随地抛弃任何身外之物。人在,希望就在;感情在,雨后会出现彩虹。
这里面,还有一个人道主义哲学命题。孩子是我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我和他一样,是自然生命体。我也只有几十年生命,而不会有两辈子活。如果我把他当成全部,对双方来说,都不人道。我尽最大的努力陪伴他,是为了让他逐渐成熟,学会独立,不再需要家人陪伴。(当然,会有其他人走进他的未来,陪伴着他。)
我曾经喋喋不休地跟朋友解释“孤独”与“孤单”的区别。孤单,是一种物理现象,你形单影只,就是孤单的人。孤独,是心灵的化学反应,你即便身处闹市,内心可能孤独。孤独,任何人都有,或多或少;孤单,却可以克服,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不做“单身狗”,因为别人也有跟你亲近的意愿,实在不行,你可以开发,挖掘人家潜意识里的交往需求。
有人会说,不想孤单,是耐不住寂寞的表现。好像不是。我从小孤单惯了,但我不觉得孤独。一个人在家,喂猪,煮饭,画画,一边哼着歌儿,悠然自得。反而是长大后,身边总有人来人往,“同行的人先走,后来的人揣测”(姚谦 词),一行人走路,难免窜前拉后,孤独感常伴左右。
陪伴,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物与人亦然。比如,项链,手表,手机,背包,花草,宠物,大自然,这些物件有缘伴你一程,从有隔到融合,从无限重视到忽视它的存在,你多情也无情。当你享用过它们的陪伴之后,它们被束之高阁,你拥有回忆,而它们呢?它们有一段历史。许多东西摆在我们面前,它们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400年的黄杨,160年的香樟,你说有多少人欣赏过?一张椅子,你太爷爷坐过,你爷爷坐过,你父亲坐过,哪怕一个木楔,都是一堆故事啊!一个女人,即便没有若干“前男友”,总有不少“前朋友”吧,反之亦然。重要的是,Ta现在只陪伴你(不是属于,没有从属关系)。扯远了!
感恩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人和物!
感谢你们的陪伴!
你们让我的生命不那么苍白和空洞;你们让我的记忆不那么枯燥和乏味。
今后多多陪伴你们,趁我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