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一种声音已经越来越少了,但在不经意间,我们总还是能听到人们说着“60后”“80后”这种用年代区分人群的方式。
每个认同这种分层方式的人,总会说起他们那一代人“赶上了”怎样的不幸,“我们是最惨的一代”等等这种论调。
其实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和各种不幸斗争着,只为了某一个时刻短暂的胜利或愉悦,这本就是人们生活的轮回。而因为时间因素,导致一部分人面对了相似的问题,他们就自觉的把这种纽带联系到了一起,称为一代人。
昨天和一个前辈吃饭聊天,他就和我说起了这个话题,向我诉说着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的一生大多是怎样的经历,以及和我们这一代关注和考虑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出于中国人的社交习惯,我没有在餐桌上过多的反驳他的观点,但是我又确实感受到了他观点中带给我的不适。
确实,在比我们自身年长很多的前辈身上,有很多它们用自己的生命一点点获得和积累起来的宝贵经历和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每个人都要用大量的时间才能获得的东西。
但是我也从他的言谈中感受到了很多根深蒂固但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的观念与方法,而我得到的答案,就是因为他停止了对于认知的成长,停止了认识和理解新的事物。他永远的停留在了属于他的“时代”。
我觉得人的年龄划分其实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人从出生时算起的“存在”时间年龄,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年龄。
第二种年龄是由剩余寿命计算,生命处于哪个阶段的这种划分方式。这种划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幼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这种人生阶段,而是由“剩余端粒”决定剩余生命划分的(关于“端粒效应”的相关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询一下)、由心理的自我认同年龄划分的。
由于医疗科学、生命科学等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的不断的增长,智力和逻辑能里的更早开发,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人生阶段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与日常生活。
例如我最近接触的一个孩子,他只有5岁,但他的说话方式和逻辑能力甚至比我们那“存在时间相同的一代”人中10多岁的孩子还厉害,而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80多的大爷大妈们用年轻人的思维和方式生活。
所以在很多时候,传统意义上的“人生阶段”也已经不再适用,而由“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定义的年龄,比“存在年龄”更有意义。
第三种年龄划分方式就是“认知年龄”。
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演变最快的一个时代,先不说那些由于信息大爆炸带来的大量垃圾信息、无效信息。单就确实存在,确实影响着我们生活点滴的真实信息都是海量的,我们已经无法做到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彻底的认识,因为我们不光需要获取现有的知识,我们还要获取正在不断产生的新的知识。
想要对这些知识和信息做到全部获取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广度、深度,却决定了我们还能在这个时代“存活”的时间,也就是我认为的“认知年龄”。
我们固然可以不理会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只需要保持吃喝拉撒睡这些本能,就可以“活下去”,但是这种活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生命存在。如果有一天,我们停止了对于认知的获取,停止了成长,就会永远的停留在停止的那一刻,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员。
那时的我们虽仍“活”在这世上,但其实我们的生命已经停止,我们会永远的留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