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文昌祠碑记 清张凌雲
古神尾山之趾,文昌帝君祠者,雲五世祖惟敏谥文定所创建也。文定公始为元儒官,历仕至中奉大夫、参知政事。尝於至元五年创建此祠,復立嵩洛書院於祠之右。尔时四世三公,显官相继。呜呼盛哉!由元历前明,迄国朝,四百余年,其间华堂大厦,高臺曲池,残於兵火,荡於风雨者,不可胜纪,而文昌祠岿然独存。意必一二贤昆屡起而兴復之,故至此。然而世远年湮,其人不可得而详已。
岁甲寅,叔祖其位,以重修文昌祠命余记其事。余叩其意,曰:”无他,聊以述文定公之志云尔。文定公建此祠,并建書院,延师授教,廣聚生徒。所以作养后進,培植文脉者,至深且远也。今书院遗址,了不復存,而此祠復被其湮没,后之人虽欲继续前烈,其又何从而求之。吾故谋诸族人建议重修。闻者佥曰:′可′! 於是各捐赀财有差,鸠工庀材。起於乾隆 年 月 日,越月而功告竣。迄今二十馀年,欲寿诸贞珉,使文定公之志,並传於久远,子其为我记之。“
余尝按诸族谱,自二世以下,为達官者数十人,或以文学显,或以吏治称,而邑乘所载,崇祀乡贤者,至六、七人。鸣呼,何其盛也!豈人文蔚起,咸萃於门耶。抑家法相承,所以垂於人者,源远而流長耶!今雖门祚式微,而遗跡俱在。子若孙相继而缵承之,有后弗弃基之说,不其有合与?!倘由此而广之,求所谓嵩洛書院者,並能兴復旧观,相与延致明师,陶铸人材,使文脉延及子孙,遗泽波及諼(乡)人,则文定公之志益光大於无穷。而凡列在氏族者,亦共仰洪休於无限矣,岂不休哉!故余第叙述前烈,以昭后人。他敬局刺之巍焕,輪奐之美备,可以妥神灵而肃观瞻者,宜瞻拜者自得之,兹因可以不赘也。是为记。
点评:
建一文昌祠有何关系,妙從並立書院,生出绝大议论。而通体叙述,先烈勉励后人,文情斐 亹 ,使人油然生孝思之感。
说明:该文作者系清朝道光年间巩县东周书院山長张凌雲於乾隆甲寅(五十九年)所作。文由其后人抄写入《念馀斋文集》,由姻裔存今(据说与民国《巩县志》撰修者张仲友有关)。评点系何人所为,今不得而知。抄文为草书。今试识之,供阅。原抄草文照附于后,望有志者识並正之,以准确认知作者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