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核心,孔子他的思想体系到最后成为了一个民族的这么一个信仰体系。
它是我们的一个道德基础,它是我们判断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的一个标准。
但我们在上一个世纪的两场运动,新文化运动与批林批孔运动。经过这几次运动之后,我们中国人对孔子的印象和历史上形成了非常大的一个反差。
我们对孔子很多的思想是误解的,甚至是有意地给他曲解。
所以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本书,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孔子,看看孔子他的很多的说法,他的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书中就以4个小故事为例
一,樊迟问稼
二,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四,何为则民服
我就描述一下第二点: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以吗?
孔子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只反问了一句,何以报德?
以德报德:王五对张三很好,张三对王五好。
以德报怨:李四对张三很糟糕,张三也对李四很好。
这就出现问题了,结果就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无论我们对张三怎么做,张三总是对我们好。
再扩大一点,我们任何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无论自己的行为是好还是坏的,这个社会对我们的评价是一样的,对我们的报答也是一样的。
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个提问以后,孔子接着给我们了一个结论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很有意思,以直报怨实际上排除了另外的两种。
第一种就是以德报怨。
第二种是以怨报怨。
为什么孔子在这样的一个回答里面,他把以怨报怨这一个选项也给排除了呢?很简单,因为假如一个社会提倡以怨报怨,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最终所达到的也仍然不是公正、不是公平、不是文明、不是秩序。
什么叫直呢?直就是正当的,公平的。这个人的行为他对社会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们就给他多大的惩罚。我们既不刻意地去加重他的惩罚,报复他,也没有必要去维护他。一个人如果他做了坏事,他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就叫什么?这就叫公正。所以以德报德体现出来是我们对好人的鼓励。以直报怨体现的是我们对于坏人的公正。
《论语》上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小小的对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就这么简单的话,但是它包含了孔子一个非常深刻的非常周密的一个思想,他在考虑整体的社会道德体系的一种平衡。
孔子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核心。
如果中国有未来,这个未来一定有孔子,没有孔子就没有中国的未来。
希望这本书能带着大家一起更好地去读懂《论语》,去读懂孔子,也能够读得懂我们自己的文化。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知道我们将有什么样的途径走到一个什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