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以前思考过这个问题。
抛开读书期间,我们的认知差不多三年需要更换一轮。而人的变化往往五年为一周期。
从阿里辞职出来之后,在云南浪迹的时候,和朋友聊起云南的项目情况。他建议我,务必下一份工作,带更大的团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你二十五岁之后,必须要挑战的阶段能力了。
总是会有一天,像Aha Moment一样,顿悟。
回顾自己以前,工作阅历看起来清晰明了,步步高升。另一条线,却又看得混沌不堪。浪的一塌糊涂,又总不安于现状,总觉得生活还会给出更多可能性和有趣的未知。
有时候会想,自己为什么这么浪,为什么总不愿停下脚步。
学心理学之后发现,这是一种弥补和躲闪。
亲友关系不稳固,自己心里多少是有过创伤,性格底色除了自卑,还有愤怒。而后,最大的创伤来自于大学时期母亲去世,当时觉得意料之中的事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再回头看发现,这件事影响了我快三年。
大学后来的两三年里,不断去尝试性、感情、新鲜事物。这些都促使我做了越来越多超出同龄人想法的事情。也有了数不清的搬迁、变动。虽然很多动作在后来看来都是愚不可及,但各种尝试也成就了现在的自己。晃晃荡荡,来到二十五。
人从出生到二十岁,都是在生长。少数人包含了成长。而二十到二十五,则是成长。
我们大多数人在固有的环境下,读书,学习,在家庭的温暖与亲友的关怀下成长。除了一部分人,自小不凡,流离失所,等等。
但都是在吃苦,受罪,边委屈,边成长,这些都是不自知的,在以后的成长里,这段时期的阴影几乎会遗留终生。这种阴影包括了家庭,亲友的苦与甜。甜者,后甘;苦者,后甜。到了二十岁,上了大学,懵懵懂懂,开始成长。
二十岁到二十五岁,都是在成长。
二十过后,心智逐步成熟。精神开始独立,经济开始独立,开始步入社会,开始发现温室不再有用,逐步开始接受和应对环境中的风风雨雨。
少数人在二十岁就开始了,或者更早。但是更多的人,到了二十五岁,还是懵懵懂懂,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自我探寻,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去往哪里,人生目标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在沉迷于游戏、假性亢奋、碌碌工作、情感纠纷里。
这个阶段,是要开始学会与自己和解,而途径就是自我成长。
这个年龄,都痛恨过以前的过往,痛恨自己。我则非常明显地,破坏性人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及间歇性自律与自虐。
但唯独没有停止探寻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掘新鲜事物。在几乎自闭的两年后,发现自己变了,才开始自我探寻,深入地探寻。
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性,为何出现现在的状况,如何改进。
不断参加活动,学习了时间管理,学习了创业基础知识,学习了时代背景与商业模式,去飞盘,去参加现金流,学习财商。一切都开始与少年时期的文学与艺术脱节,逐步增长的头脑也开始多角度地看外界。也可以说更现实,更正视这泱泱世界。
也收获了勇敢,收获了稳定的感情。从一只毛刺怪兽,一步步修心,修自己。而在二十四的生日月,终于写下了二十岁初期望的“内心完整”。
一个人曾经破碎过,倍感完整感的重要性,给你更多的可能,去看待这个世界,去善待自己。
而二十五岁到三十岁,则开始破土生长了。
你已经够优秀了,已经够努力了,不要再自己卑微着去做自己小天地里的事情。
你需要开始抗拒性格底色中最重要的一环了,那就是——自卑。
人人都有自卑的。开始站出来,站在人群中间,去发光发热,去修炼自己的“影响力”。构建自己的人脉圈,开始筛选自己的人际关系,好友。
开始割裂那些不健康的羁绊,去寻找其他能够发光发热的人,去共振,去共事。
修炼领导力,修炼自己的影响力,在这个阶段,你的物质水平也会不断提升。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像一棵竹子一样,拼命去够碰梦想的天空。或许有人生长的更早,但更多的人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巨大的分水岭。
三十岁到四十岁岁。
对于自己,获得自由之后,依然需要自我成长。
可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二次创业。去发展兴趣,开始为马斯特需求的最高层次而奋战。
也需要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环球旅行。
对于家庭,你也要开始付出。
对于社会,也要开始做公益和慈善。
或许出于爱好,需要更多地发声,写书,演讲,去帮助你觉得需要帮助的人。
而再往后,谁知道呢。我还没活那么久,或许就是对镜梳妆,稚子绕膝的欢愉家庭生活呢?也或许是,依旧仗剑走天涯呢。
写的笼统,也只是,二十六岁的某天,突然有感。谢读。
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