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端午,距离儿子小升初毕业考试还有半个月的小长假。是关在家里复习三天语数外,还是走出去放松心灵感知自然?先生和我一致认为,对一个12岁身高172cm的男孩来说,决定他未来的不只眼前的一场毕业考试,还应该有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勇气和眼界。
徒步五台山,自然是不二之选。两天半,55公里,行走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草甸上,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领略佛教名山的气场氛围。
于是乎,辣妈+靓仔组合上路了。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上,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法身。对普通旅游者而言,笼统地说去五台山,就是指台怀镇。而虔诚的佛教徒则不然,他们除了朝拜台怀镇的各处寺庙外,还要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五尊文殊菩萨,他们将这一过程称为朝台。他们朝台,通常以台怀镇为中心和起点,沿顺时针方向,先后朝拜佛母洞、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东台,最后回到台怀镇,全程近百公里。最虔诚的佛教徒通常是徒步甚至一步一叩地完成朝台之路的。
东台顶俯瞰五台群山,蓝天、白云、绿草、黄土,而赤诚永驻心间。
乐:要去远处那个土山顶吗?好像距离很远呀
妈:路伸向那里,或早或晚我们都会到达
不甘人后的小伙儿,有过抱怨,但从未停下脚步。
领教华北屋脊的“变脸”
泡碗方便面的功夫,北台顶狂风乍起、呼啸而来,足有十级之大。一时间减肥的后悔,吨位沉重的窃喜,以至于接下来的午饭时间里,没有不默默多吃几口的。
华北制高点,3075米,闯入镜头的“小孩儿”
徒步十小时,20公里,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爬上最后一个令人崩溃高坡,抵达中台演教寺,今晚的挂单寺庙。
投宿于台顶寺庙,男女不可混居一室,不可食肉,不可饮酒,与僧人交谈时不要抽烟。吃斋饭注意:斋堂不分男女,但男女必须分桌而坐,吃饭时不要喧哗,不能剩饭,吃完饭后需要自己收拾碗筷。
五个台顶的斋堂通常都由居士来打理,台顶物资缺乏,斋堂的许多食物也是由居士捐助的,食宿于此的居士和游客较多,因此,吃过斋饭后,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高山草甸看似起伏不大,柔软不硌脚,走在上面却要加倍小心。茸茸的草皮覆盖住的有土包、有石块,还有棘草,像极了披着迷彩伪装埋伏下的野战训练场。踩上去,或平安无事,或光荣崴脚。
悠闲吃草的牛,体型巨大,想来是不惧怕大风的。
早上7点从对面山尖尖的中台出发,走到右下山坳的寺庙附近路餐,再斜切爬到这里……孩子,尽管你还不理解“读万卷书”的意义,可喜的是,你已踏上“行万里路”的起点,妈妈发自内心的佩服你。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帖着你的温暖
(僧人由外省来,步行一个多月来到五台山朝拜)
恭恭敬敬,心存善念。这一刻,少年的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12年,一个轮回,一种完结与另一个开始...…
12年,一些改变,一段经历,一种成长....
第二天仍然行走十小时,行程25公里。原定第三天上午去南台,因山顶暴雨+冰雹最终放弃了。
走了,脚知道。缺憾,为再见留下伏笔。
补记——我与小明和小明健乐
与小明相识于百人百天,他是当期活动的“精神领跑者”。小明一边分享自身蜕变的经历,一边传递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
他会在得知我膝盖韧带拉伤后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状况,给出具体的康复指导,指出今后锻炼的改进措施……
他也会在看到我去五台山徒步的照片时点开视频通话,兴奋的回忆分享他四年前“自虐”式的冬季大五朝台……
这篇徒步五台日记出笼,得益于小明的鼓励与激发。听得出他是那么爱自己家乡的山水一切。
“推广全民健身理念,践行爱心公益活动”——是小明创办“小明健乐”的宗旨。
“分享 传递 陪伴 成长”——是小明的初心,一直都是。
(附:小明破茧成蝶的故事链接http://mp.weixin.qq.com/s/Ytev1Y83riD_JCAcabeX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