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年,我买过一本日程记录本,刚刚拿出来翻了一下,记了不到一页;
2016年一月,我洋洋洒洒地在背单词APP上设置了学习目标,并发誓一定要坚持,结果拖拖拉拉背了不到三个月;
2015年,我定下目标,一定要每周看一本书,我像打了鸡血一样,在购书网站上下单了一系列书,一年过去了,书柜里摆满了书,看起来是挺好看,但是拆封的书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2014年,我更狠!亲自设计了一份每日日程表,每天把任务排的满满的,甚至详细到几点吃饭几点睡觉。然后,我在新年那几天high过了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013、2012、2011、2010......时间倒回来看,真的是“触目惊心”。
之前看到一个帖子,有人说,总感觉2000年是前几年的事,算起来,却快20年了。
就在这飞快流逝的几十年里,你以为你只是置身在其中,去感受去经历,去习惯的时候,时间早就帮你做好了年终总结。
我们习惯期待,习惯把自己的改变寄托在一个有象征意义的时间节点,比如月初、新年、周一,于是,我们忽略了当下。
于是12月份或者说年末,对很多平凡人来说,就变成一个矛盾的日子。
一面,一年的碌碌无为,让你焦虑后悔;
而一面,你又对新年充满了希望,好像可以重头开始。
然后,在无数个对新年的期望目标中,又是碌碌无为的一年,继续在第二年末一边后悔着,有一边期望着。
就在刚刚我在想,今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有点长,明天一定要减少在手机上浏览无效信息的次数。
可是突然我又在想,为什么不是现在?一定要是明天呢?
就和我们期待新年来改变生活状态一样。
为什么一定要是明年?不是现在?不是十二月的某一天。
新年就像是个你期许目标的临界值。
在临界值的左边,是现在,十二月份,在你期望的努力的天数之前,你会感到轻松,“等2018再努力吧,这段时间先可劲造”;“等明天再早起吧,今天先睡个懒觉!”“等下个月再看书吧,还有几天了,先休息会。”
当临界值到的那天,你又开始花式安慰自己,“从明天开始......”。
等临界值过了,一号、二号、三号......它和平常的日子没区别,继续该干嘛干嘛,等待年末的焦虑和对新年的期许。
一年又一年。
等回过头的时候,就像2000年到现在的感觉,感觉才过了几年,却像过了快二十年。
这样浑浑噩噩的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你还可以安慰自己“没事,我还年轻”、“没事,慢慢来。”五年、十年呢?
记得我上初一的时候,有一种历史老师,难得地是,这是一位年轻老师,并且英语很好。老师在初一第一节课就告诉我们说,如果你从现在一天背一个单词,那三年,你也能积累一千多个单词。
说着有心,我们这些学生却听着无意。三年以后,初三备考的时候,我们正在为考试而焦虑。老师又问我们,有没有同学真的按三年前说的做,我们班没有一个人举手。其实,初中三年的单词远超过一千个,但是之所以过去这么多年,我还对这件事如此印象深刻,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时间对于积累的意义。
我朋友圈有两个有一个微商朋友和代购的朋友,从她们做微商、做代购的第一天起,我没有见过她们断更过一天。
也许有人会说,没事刷屏招人烦;都是虚假信息。但是这两个人并不是,她们兢兢业业地发买家秀、卖家记录,认真回答问题,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现在自己做自主品牌;有人瞧不起微商,当然我也受不了那些不顾一切打鸡血、卖安利的微商。
但是我却佩服她们两的坚持,因为不是谁都能对自己的事业有极大的热忱,而时间也就是这么公平,当你刷到朋友圈,觉得她很low的时候,她们已经在开始思考下一季度的设计以及业务的扩展。
“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等待是思维的一个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你不要现在。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地降低你的生命质量。”(来自埃克哈特·托利《 当下的力量》)
我们总是把希望、期待放在未来,而在当下,却陷在这种期许的情绪里,被它困住,却忘了其实当下正是我们抓住这些期待、希望的时刻。
如果你总是把“明天再干吧。”“过完生日再努力吧”“等新一年了,再奋斗吧”挂在嘴边,或者在潜意识的驱动下,产生这样的想法,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当下就行动起来。不然今天和新年没有区别,生日前和生日后也没区别......
而你把握住每个当下的时候,是不是新的一年又有什么关系?
毕竟种一课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