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在老家度过,因为全国特殊的情况,在老家能和家人在一起很久。心里惦记武汉的朋友家里是否有足够的菜食,同时看着父母家屋前屋后的各种蔬菜,油然敬佩父母的勤劳智慧。
前两天还在心里得意:父母家有这么多蔬菜,第一次发现咱家是“大户人家”了。今天中午突然来了一台机械农用耕田机,开进后院,轰隆轰隆,也就那么十分钟,整片菜苔地瞬间被夷为平地。
我是刚好见证它的栽种和“收割“始终。
十一国庆节栽种,2月3日“收割”,用更贴切的话说,是毁灭。
母亲说,12月份是菜苔收割出售的旺季,别人家菜苔长势良好,每天忙不过来,请人采摘卖给蔬菜收购商,一亩地卖了一两万,我家这菜苔,一直不见抽苔,每一丛特肥,却不怎么长菜苔。腊月廿七我回家那天,摘的是第一批,我记得晚上晚饭后一家人一起用皮筋整理成一捆一捆,我问怎么就才开始卖第一批菜苔呢,父亲嘀咕:别提了,都是一些不靠谱的。我顿时明白了,他心里埋怨外婆在武汉专业种菜的弟弟我们的舅爹卖给他的种子不好,我说,这么肥的菜苔,却这么嫩,是洪山菜苔,很好吃的!跟别人的不一样。父母说,但是不好卖啊。也确实,人家是要收好销的。
第二天早上,母亲骑着三轮车去乡上给父亲早点摊帮忙,问收购的人还收不收菜苔,人家问有多少,母亲说,一百多斤,那你拖来吧。于是母亲回来把两筐半菜苔拖了去,快过年了,给的好价,长了2毛,7毛钱一斤,100多斤,买了87元。
菜苔卖掉后,开始下雨,母亲说,幸好昨天把点菜苔摘了卖了,不然困在田里了。
再后来两天,遇上冠状病毒封城,菜苔再长出来,是彻底卖不掉了,运不出去。谁能想到,最终这87元却是这块地半年的收成呢。
正月初四,天气大好,我联系村书记,说地里有至少一百多斤菜苔,看能否捐出去,武汉可能是很难送去了,那就看镇上有没商户需要,回话说联系看看,后来一直没信息。发现做公益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你想做就能去做。
今天2月3号,正月初十,午间时候,刚好有机械农耕机从门前开过,父亲叫住司机,然后快速凑近家里的窗户探头问母亲:把田打了吧,母亲说,打了算了。于是很快司机就从乡亲家门前的路上穿过,进后院,就那么一会,11巷田的肥硕菜苔,立刻被夷为平地了。
可惜了那些菜,要知道我每天摘菜做饭,菜苔叶子我都留着炒,母亲说地里多的是,老叶子不好吃,没想这一下,割碎耙田,两个来回,耕了两遍,地耕得不错,可再也看不到一片绿色菜叶了。
真是可惜了,我对父亲和母亲说:想当初,你们冒着酷暑,栽种,浇水,施肥,种子一两百元,施肥起码100多元,还不算你们的人工!父亲打趣说,就当是锻炼身体罢。
庄稼人,哪有不爱这土地,不爱庄稼的,只是他们懂得断舍离:要是错过这一茬,就错过下一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