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身飘飘长裙一进单位就被人夸奖“女人味”,果然是好运裙,有多米诺骨牌般的效应。中午定着炎炎烈日回家,又上班,路上,遇见一位满头大汗的小姑娘……
十几米之外,看到她想要和我搭话的样子。我就准备好了微笑。果然,走近:“姐姐,请问天骄的正门怎么走?”那一刻的心情就像这炎夏当中吃了根冰棍一样爽。
刚好我也很熟悉她问的,就指给她看,还指了偏门,还特意向她提醒前门有门禁要刷卡才能进。唯恐她不明所以跑了冤枉路。我发现自己封藏已久的“待陌生人的善心”一下子就解冻了露头了。
我这算什么呢?小姑娘长得不算乖巧,甚至有几分土气。年龄在上初中的样子,但打扮却不像中学生,倒像是农村进城找亲戚的孩子,好像还扎着两条麻花辫子,脸有些红扑扑。
一句姐姐就让我如此心花怒放,鄙视自己的同时,又臭美了n遍。
要是一个年龄在20-30岁的人喊我姐姐,我会不得不坦然答应,如果一个30-35岁的人喊我姐姐,我会在心里偷偷嘀咕,如果……哎,我如此不能免俗。
有一次我犯了大忌,喊了别人姐姐,结果换来后来相处几小时的尴尬和不停的对人家进行恭维来补偿。
那是在中国优雅女人会的公益课上,左右几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子,我眼盲,非要看人家比我年龄大。就喊了人家姐姐。
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个下意识的称谓,其实反映了我心智始终停留在弱者的层次。因为上学那时我基本都是班里最小的学生,那些和我一起的孩子,都比我大。那我现在就默认和我一起的人,都比我大。这个早年的认知偏差,竟然带来这么大的成年后果,还真让我哑然失笑。
我第一次被人叫阿姨,应该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大概每个女生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都会怔衶许久。大学就是一个女生又姐姐走向阿姨的过程吧!
而我第一次被喊小朋友却神经地发生在初中,我记得如此清楚。在街上走,上学,一位乡下进城的阿姨喊我:小朋友……怎么走?我那时的心,是——窃喜,我那么大了还有资格当小朋友?一边又在怀疑那个阿姨的眼神。
在初中英语课本上,我第一次知道不可以问外国女人年龄当然也不可以随便叫别人姐姐了。
记得我之前在一个单位工作,带学生去一个餐馆吃饭,我的学生就喊一个年长的服务员“姐姐”,结果被那个阿姨凶了一通:我的年龄称得上你们阿姨了!搞得我们非常尴尬。
我们单位,同批进来有一个年龄最小的才88年,那时她刚刚毕业才来这里,她给我说了一件事,单位来了志愿者,是个高中生,竟然叫她阿姨!她说:个子比我还高,我又比他大不了几岁。竟然喊我阿姨!我真的很像阿姨吗?
而我叫了两年之久阿姨的餐厅大妈,后来得知她也不过比我小五六岁而已。而我叫阿姨的扫地大妈她儿子也才刚上小学……
零零散散的这些,要说什么呢?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都会长大、变老,被从姐姐喊到了阿姨最后变成婆婆。这是一个无奈的过程,但也是我们的生命成熟的过程。没关系我们都会老的,坦然。
礼仪,有时候会让我们无措,无心之失,反映一个人让人讨厌的装嫩心理还是充大心理。在中国长者为尊,在国外,却是年轻最好。
如果是劳动人民,一脸的劳形,必然会显得老。我不要讨厌老,讨厌自己的劳形。在劳形中保持心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