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差在四川的绵阳市,距成都百十公里的一个安静的小城市。今天是周末,吃罢午饭就想着去外面走走,虽然是冬日,但没有觉得冷,反倒暖暖的阳光照着后背非常地舒服和暖和,脚步也变得轻松自在了。
绵阳有一条城中河流叫“涪江”,它穿城而过并分支成“芙蓉河”等几个支流,它们和“富乐山”、“龟山”等几座小山一起把绵阳勾勒得颇有诗意。有水的城市都很有灵性,特别是城市中间的河流更有了一种活力,是城市的风景和灵气所在,我边想着,就朝东边的东方红大桥方向走去。
都说四川人最会享受生活,最懂得如何“安逸”,看着街边行人的步态和神情,都是一种轻松感,和我们那些所谓的北方“大城市”的人们截然不同。
大桥的西端滨江路旁是“富临东方”广场,广场不是很大,有一些古树,树的周围是环形的木质座椅。这会儿椅上坐满了人,晒着太阳,聊着天,广场中间有几个孩子在滑着轮滑来回穿梭着,一个中年汉子在抽打着一个直径有十多公分的金属状陀螺,有节奏地发出“啪,啪”的声响,地上可以看到麻绳鞭被打散的麻絮随处散落着,可见这个抽力是不小的,这些声响对周边的人好像没有影响,是否已把它当成了一种伴奏的音乐。
我伏在白色的石头栏杆上向下面江畔望去,江畔是另一个平台广场,它是以前的沙滩改造成的,构成一个绿草茵茵的公园,园与水之间修着临江步行道,草地上间隔有一些树,是夏日遮阳的去处,现在是冬日,没有人呆在树下。草地上到处都是休闲的市民,有的一家人铺着毯子,或坐着、或趴着,让后背享受着日光浴;有的支着小桌子,围在一起吃着带来的美食,或者围坐打着扑克;还有四个人围着一个小桌打起了麻将;也有孩子在草地上追逐着、翻滚着、嬉闹着。我是真的佩服四川人民享受生活的能力了,我们的周末都是在无聊的加班和家务中度过的,公园里少有这样休闲的人们。
沿着桥的北侧人行道向桥的中间走去,桥长有几百米,边走边向江面上观望,水面很宽,水色碧蓝,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波光,水面上自由飞翔着一些水鸟,应该是“江鸥”吧。大桥略带拱形,桥的中段离江面的高度大约有几十米高,在这里不但可以看江面的全景,还可以远远看到另几座横跨的桥和两侧的小山和高楼小区。桥面的中段已经是市内的一道景观,正可谓我在桥头上看风景,风景里的江鸥在看着我们,好多市民游客停在这里喂食着“江鸥”,人们手里拿着面包或者馒头,不停地抛洒一些,那些“江鸥”就在人们的手边、头顶扇动着翅膀,停顿着、盘旋着,嘴里发出清脆的“嘎、嘎”的叫声,有几只胆大的就落在桥栏上,任游人拍照,去啄人们手里的食物。
这些“江鸥”通体洁白,但头顶和翅膀的顶端都是黑色的,尖尖长长的喙是淡红色的,映着蓝天看着它们,甚是好看。拿一块面食向上一抛,江鸥会准确地叼住食物然后划着弧线飞回湖面;如果抛洒的不够高,朝下面落下,江鸥会一个俯冲,去截取落在半空的食物,然后流畅地在水面上边飞边吃,一会儿又飞回桥上觅食;也有没有被它们擒获的食物都落在了水面上,向下望去,早有几只鸥在桥下等着一块块掉落的食物,忙不迭地享用着,它们几个是老幼体弱难以飞高的,还是根本就很聪明在这里“打伏击”呐。远望去江面上有个孤岛,岛上草木茂盛,可能就是这些“江鸥”夜晚栖息的家园吧。
逗弄了一会儿鸥鸟,走到桥的东端,一条盘山公路沿江而上,路牌显示是“绵山路”。我曾走过这条路,再往北几公里,就有一块大大的广告牌“科学城欢迎您!”,就可以进入科学城的区域了。
科学城是绵阳市的一个区,也是一块独特的区域,占地20多平方公里,依山而建。它的名气和地位是远远大于绵阳市本身的。这个区域内是国家科研院所的所在地,小小的一个区域里,云集了几位院士、几百位研究员以及不计其数的博士、硕士。如果你想寻求学识的自卑感就可以来这里看看,一定会如愿;如果你想寻求自豪感也可以来这里看看,因为他们继承和发扬的是“两弹一星”的精神和工作,这里是一个璀璨的城。
绵山路旁,耸立在眼前的是“龟山”和高高的古建筑楼阁“越王楼”,越王楼建于此龟山之巅,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任绵州刺史时所建,其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楼高十丈。目前看到的重建后的越王楼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仍享有"越王楼霸气、黄鹤楼大气、滕王阁才气、岳阳楼秀气"之美誉。
来到桥东边“半岛广场”,这个广场由于龟山的比衬和压抑,显得比西端的广场小一些,紧邻越王楼景区的正门,广场上多的是参观的游客和商贩,也有一些本地人休闲地在此下棋或喝茶。看到有人围观一个老者,就前往观看,只见他手持如拐杖般的一只特殊“水毛笔”,正在青石板地面上挥毫而书呐,看笔体苍劲有力,老者挥洒自如,待老者收笔,一篇“水墨”书法作品栩栩如生展现眼前。
老者抄录的是一篇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倒是应了冬景,最前面的几个字“北国风光”,水迹已经变干,字体笔画开始萎缩变细了,但最后一句“属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几个字,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闪烁着熠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