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着一袭淡绿的薄纱,染一身典雅的芳菲,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很有幸成为了万盛经开区第一期的区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对象。
三天的集中培训,程明敏、李立、王麟等专家带着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所讲的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既生动有趣,也发人深省。三天的培训,“情怀”“创新”“研究”等词语不停在我脑中回旋、反复。心灵洗涤、空谷足音,有震撼,有共鸣,有感悟。
一、 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二十二载,一直认为自己算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一个有良心的老师,可是,我却从来不敢说一句“我热爱教育事业”,是的,不敢!因为我知道,我仅仅是把教师作为了一份职业,我还没有做到热爱它,还没有把它当做我终生的事业。还好参加了这次培训,我顿悟:做不到热爱我们可以先热情起来!就像王麟校长说的“我们可以假装喜欢它,假装久了或许某一天你就真的喜欢了。”有热情,有喜欢,才能真正从内心点燃对学生的关爱,才能更加懂得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关系着这些孩子几年的时间,而是关系到他们的一生,甚至关系到他们所在的每个家庭。
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让爱写在脸上,让爱挂在嘴边,更要让爱充满你的课堂;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因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我们要明白: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委屈,没有哪一份工作容易的;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我们不仅是活个生死,我们更要追求如何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二、 做一个会创新的老师
做一个会创新的老师,首先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程明敏专家就是这样的典型,作为班主任,她没有一味地遵循守旧。她创建了自己的课程:短短八分钟创造的是巴蜀奇迹;她有班级经营:“七色光”中队早已成为了中国典范;她有团队联盟:“家族故事”带我们追根溯源。只有处处留心、处处用心,有诚心、有恒心、有进取心,才能真正成为创新型的老师。
做一个会创新的老师,还得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月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室自己要有一桶水。”而如今,这句话已经low了。现在的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能够带领学生找到水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说,创新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复杂的劳动,需要广博深厚的知识作支撑。具有深厚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 做一个懂研究的老师
“研究是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的必经之路!”王麟校长如是说。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离研究型教师到底有多远?我不断追问自己。教师做研究要有导向,可是,对于处在一线的我们,做研究遇到的第一个障碍便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所以专家们才说,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把发现问题作为日常写作或记录的一个重要目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我们有着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美好设想,可是,我们的研究却常常半途而废。这一部分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畏难情绪,我们时常担心自己做不好研究,或者自己做的研究流于形式,无实际效用,但更多的是我们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所导致的,不知道如何做研究已经成了大多数教师的通病,研究成果自然也是寥寥无几。要想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扫除技术上的“障碍”,把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实践,我们才能在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时光匆匆,三天的培训虽短暂却充实。专家们虽已离去,但他们已在我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要努力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人生就是一段长跑,我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期待自己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