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青瓦房掩映在一片竹林间,对望出去,是一片麦田,麦田的外面是一条蜿蜒延伸的公路,犹如一条碧波中的银蛇,逶迤着伸向远方。公路的外面是绵延不尽的山丘和种在山丘上的庄稼地,偶尔一阵风吹过,玉米杆子上的叶子带着沙沙声连同麦穗一起舞出一片青浪。这便是我儿时居住的 家。房子的四周种满了竹子,一年四季青绿,房前一排是桃树,在这个时节,桃树上早就挂满了青涩的果子。在屋檐的一角,有一小片芦苇,长得笔直,俊秀,独自欢喜地站在那里,不卑不亢,等待着每年端午节的到来。端午节成就了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她就像一个战士一样,等待着,准备着,随时待命,完成自己的使命!
端午节的前几天,妈妈就要为过节开始做准备了。我们要去外面割些艾草和菖蒲回来,把它挂在门上,那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挂这些东西,妈妈说,这些东西晾干了,可以用来给我们洗澡,不用生痱子,也不用长热疮。除了这个,包粽子是过端午节最大的事情了。粽叶的任务就落在了那一片芦荟的身上了。妈妈非常娴熟的剪取芦苇上漂亮宽大的叶子,通常这个时候,我就成了妈妈的好帮手,从她手里接过剪好的叶子,整整齐齐地放在篮子里,俨然把它看成一种光荣的任务来完成,内心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因为过端午节了,我们又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儿时的我们,对过节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期盼和向往。不用干活,有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食,节日总是诱惑着我们的欲望。当篮子被新鲜的翠绿盖满的时候,采摘叶子的工作才算完成。将这些叶子洗干净,晾晒着,等妈妈准备好了糯米,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
我们家乡的粽子都包成三角形的。包粽子是一个技术活。粽叶通常需要两片和在一起来用。弄不好米就漏了,或者没有形状了。我至今也没有学会包粽子。最早的记里,起初我们家的粽子是请奶奶来包,妈妈在旁边学,奶奶包的粽子又大又圆,形状不好看。妈妈喜欢漂亮,她把粽子包得有棱有角,小巧玲珑,精致而美观。就算煮熟以后去掉粽叶,粽子也是有棱有角的。
将包好的粽子放进一口大锅,加满水,将粽子淹没,加火烧开,慢煮,慢慢的,一锅水变成了绿色,裹着糯米饭和粽叶的清香充满了整个房子,飘到院子里来,远远的就有人知道,我家在煮粽子了。煮熟的粽子凉了以后才好吃。自古就有“热糍粑冷粽子”之说。剥出来的粽子,蘸上白糖,嚼在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嘴的清甜,一嘴的芳香,一脸的灿烂,一屋子的温馨,一抹难忘的记忆!
长大后离开家乡,异地生活,每逢佳节,“身处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多少有些令人惆怅。每一个游子的内心,都有一份孤独伴随的梦想,每逢节日,都有一种“热闹是他们的”寂寞。
现在的端午节有了些多变化,端午节前夕,各大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应节食品,当然粽子是主角儿。可是再多的粽子,也吃不出妈妈的味道。
除了各色美食,在广州还有每年盛大而隆重的龙舟赛,那时珠江两岸锣鼓喧天,战鼓夹杂着号子声响彻云霄,呐喊助威声震耳欲聋,那个场面足以让你激情澎湃,跃跃欲试。
当然,借着假期你也可以来一场放松之旅,徒步于山涧,泛舟于湖上,品茗听书,海边畅想,.......
这个假期,让时光静静流淌,和自己叙叙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