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信息社会,每时每刻都充斥着海量信息,快速有效地阅读,可以节约我们宝贵的时间。
1.批判地阅读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的思想碰撞。一般的阅读是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比较好的阅读是读者和作者打架。作者表达的内容是一个圈,读者想要的内容是另一个圈。可能这两个圈只有一小部分相交;可能这两个圈完全相交。
2.筛选重要信息
面对海量信息,必须筛选信息源和信息。
1)从海量信息源选取重要信息源。
第一,重要信息源包含的有效信息较多。
无论文章长短,重要信息越多内容越重要,阅读效率越高。我们不妨选择一些付费信息源,因为别人已经帮我们筛选出重要信息,阅读效率更高。
根据二八原则,我们阅读过的所有信息源中可能只有20%的重要信息源。例如我们可能关注很多微信公众号,置顶的公众号可能只有20%,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花在重要信息源上。实际上,我们可能把80%的时间都花在不重要的信息源上,例如朋友圈。
PS:不排除有些的朋友圈非常优秀,属于重要信息源;对于普通人,可以戏言我们的水平是朋友圈的平均水平。
第二,信息的重要程度取决于自己的阅读目的。
阅读目的越清楚,阅读效率越高。如果没有目的,很可能一无所获,就像我们天天都在刷朋友圈、看鸡汤,收获甚少,因为我们没有阅读目的,只是刷一刷。每个人的目的不一样,对相同材料的阅读效率也不一样,例如有人读小说就是随便翻翻,有人读小说的目的是增加阅历。
2)抓住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
阅读效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总是后悔没有读完,总想每个字都读到,不读完后悔一辈子,读完后悔一阵子。试想,我们上午读过的内容,下午可能忘记地一干二净;我们读过的书,过几个月还记得多少?人生有舍有得,达到目的足矣,不要为阅读而阅读。
高效阅读倾向于抓重点、信号词和过度词,重点部分细读,比如作者表达的关键点、自己的兴趣点。慢速阅读倾向于逐字逐句阅读,优点在于消化快、吸收好。
3.背景知识、序言和目录
提前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背景知识了解越多,阅读速度越快。
研读序言和目录,目的在于理解作者的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如果不花时间研读目录,阅读正文时可能只抓住细枝末节。
4.默读的三个阶段
1)唇读:嘴唇动但不发声,会逐字逐句的阅读,速度很慢
2)喉读:闭嘴用喉咙默读,速度较快
3)脑读:眼睛直接将内容输送到脑袋,速度最快
5.理解、思考、吸收
典型问题:我读了那么多信息,为什么收获还是寥寥无几?
这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看上去阅读量大,永远读的是别人的东西,从来没有消化吸收,没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1)理解
理解就是理清思路,一定要把作者的重要信息全部弄清楚,否则从头到尾不知所言,有可能前面没懂后面也看不懂。
根据难度不同,阅读分为略读、扫读和研读。越难理解的地方越费时间,关键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没有清楚作者说话和写作的方式。高效的原则是高速有效,该慢要慢,才会提高效率,正好欲速则不达、慢就是快,重点、关键点、难点要慢读,阅读效率更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忆模式,读完一页、一节,闭眼回忆,或者简单写下来,一来把内容对应到目录中,二来把不需要的内容删除,否则读完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想不出来,证明没有印象,通常需要回读,会降低阅读速度。
2)思考
思考就是提问,例如,我是这样的吗,他这样对吗,怎样比较好,为什么会这样?
3)吸收
消化就是过滤,自己不断尝试,过滤出杂质,留下适合的、有用的信息。吸收就是变成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通常我们吸收的更多的只是理念和思维模型。
建议用笔记去理解、思考,列出读者的精华,将书由厚变薄,自己再去运用,将笔记由薄到厚,这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不做笔记,不结合自身写出感受和思考,几乎会白读。写下来印象深刻,有助于理解,阅读更有效。
结语:
是否可以小试牛刀,一天一本书,但是不是只贪多求快,毫无效果,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慢就是快。高效阅读还有其它小技巧,例如:
1)不要回读,回读会降低阅读速度;
2)手指引导,手指可以作为节拍器,手指移动速度越快,阅读速度越快;不同的指法有不同的阅读速度,指法对提高阅读速度至关重要;
3) 不要在床上读书。
请各位留言补充。
所学所读所思所想,如果有收获,请顺手点赞、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