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面,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般地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要他下跪磕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已经60多岁,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啊。”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你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有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一般。 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儿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着父亲的额头,冲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子呢。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牙了入世。那天,家里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谁叫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跟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娘不想你走得有挂牵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入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来。 (摘自《百度文库》)读后感(心灵撞击): “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这是文中让我最感深刻的一句话。这句话如画龙点睛震撼大家的心灵——母亲对儿女的爱就像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滔滔不绝;儿女孝敬母亲就像扁担一样长短,长度有限。 在我印象里,我小时候挺淘气,我们那时候的孩子都挺野的,我曾经掉进过池塘里;在田地里玩耍时,整个人扑进水田里;把铁珠子放进嘴里吐出来玩,不小心吞进肚子里······,我记忆深处是母亲抱着我一个劲的流眼泪,我也被母亲吓得一个劲哭并且保证以后玩一定要小心。现在我已经是即将奔四的青年,我的母亲何尝不是呕心沥血,勤勤恳恳将我抚养长大。而我,连为母亲倒洗脚水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反而我在青春叛逆期跟她大吵大闹。我何时在她伤心难过时去像她那样温柔亲切地安慰她;何时在她遭遇困境时像她一样伸出援手地帮助她;何时在她工作劳累时像她一般轻轻地捧上一杯清凉的水;又何时像她那样在她高兴快乐时陪她一起开开心心……不曾,从不曾,我只会让她背更重的生活包袱,让她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她都默默忍受了,无声无息的,甚至还是用微笑来面对我!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2014年,我升级做了爸爸;2015年,我亲爱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的母亲那时候以泪洗面沉浸在悲恸中足足有大半年。母亲的爱,更化为对老家的呵护,她一个人在老家守着她和父亲建起经营的爱巢(老家),替我守着那六分土地。我每每提及要她跟我一起来城里住,她总是说:“她现在身体还健朗,在老家挺熟悉的,我们在城里买的蔬菜禽类食物不如她在地里种的蔬菜和自己喂养的鸡鸭吃的放心。”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我两眼衔着泪花,心中哽咽,我这时才真正体会到“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这句话。我们的父母给了我长江水一般的爱,而我却永生无以回报给爱我的父母。或者学习乌鸦的"反哺情结"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让母亲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