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收到后台留言,说自己运气不好,万事不顺。我把每一条都问了缘由:
“我的四级总是考不过,我觉得这次又悬。”
“院里的这个比赛如果拿了奖,考研会加分。但是他们只是问了我的成绩,就把我刷了。”
“我已经在一年内换了三份工作,感觉没有工作适合我。”
……
但我发现,这些所谓的运气不好,都是有原因的。四级总是考不过,是因为自己总是裸考。不复习的原因是想碰碰运气,说不上就过了,毕竟四六级是按比列,并非分数。况且,很多人都告诉他,四级很简单,随便一考就过了。
而被刷的原因,是因为每次考试都是卡着,六十分万岁那条线过的。基础功底能好到哪里去,如果是我选人,我这不要(当然,我没有说)。
一年内换了三份工作,倒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工作太累,新鲜感一过,就觉得无趣。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来这里面试。换来换去,竟找不到自己究竟想干啥。
总而言之,这些所谓的坏事件,都是因为运气不好。如果运气足够好,一定事事皆顺。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02
咨询几个学姐学长关于考研的事后。发现一个很神奇的规律,考上的会说:我靠的是实力。没考上的会说:我运气不好。
但真相是,那些每天六点起床学至深夜,抓时间也抓效率的人,肯定是上岸的。而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睡到十点以后才去学习的人,百分之九十是考不上的。
卡线进面试最终上岸的人和笔试前三没有上岸的人,也会把一切归结于运气。
前者,会相信自己那天运气好到爆,宛如逆袭。但使他拥有如此好运气的是他手上准备的材料。别人的简历都是黑白的,但他的是彩印,还贴心的放了夹子。特意准备的H5是自己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做好的,每一个细节都很精致。
而后者,则是因为笔试很棒,总觉自己如此优秀,面试不会被刷掉,自然准备上也有所松懈。所以很意外的落了水。
所以你看,运气往往和实力是相辅相成的,你的实力有多少,运气就有多少。
03
TED上有一个演讲,是在讲运气是如何变好的。
演讲中Tina Seelig分享了她观察到的运气,“很少像闪电那样,孤立而戏剧性地出现。”Tina Seelig认为,可以通过下面三件事,改变运气。
1、 改变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去承担小小的风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Tina Seelig在演讲中提到,她在飞机上尝试与别人交流,开始很愉快,但当她发现对方是做编辑出版,要和对方去谈论自己的书时,这场交流不欢而散。但他们还是互留了联系方式,他叫马克。
一段时间之后,Tina Seelig邀请马克来自己学生的项目时,正巧有一点马克很感兴趣,便同意过来。马克身边的编辑见到Tina Seelig问她:“有没有想要出版一本书”。Tina Seelig拿出了之前在飞机上给马克看的那本,很快他们签了合同,很快畅销全国。
于很对人而言,她的运气真的棒极了,但这是她自己走出舒适区所换来的结果。
2、 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里,主要说到的是感谢,对身边的任何人与事物,都学会去感谢,寻找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或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3、 改变与想法的关系
Tina Seelig说:“事实上,糟糕的想法产生的东西,往往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东西。”
我想起了公众号做的很好的入江之鲸,她是厦大的高材生,而且曾获得过新概念奖。她真的拥有一份很优秀的简历,却在面试的时候屡次被拒。运气很差吗?差到了极致。
但是,后来转做自媒体,做出了成绩。凭的就是自己近十年的写作经验,和大学四年的新媒体知识。
很多时候,在一条路上坏到了极致,换个方向,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04
你看,绝大多数的运气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没有谁的运气会凭空产生,而你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你积累运气。
芃先生老师总是会拿他的设计举例,让其他人学习。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回路比别人新奇多少,而是因为用心,自从学了这个专业,每到一个地方,会去刻意的观察这座城市的设计方法,整体特色,以及一些小的细节。
时间久了,自己也能想出来不少更加有人文价值更高的设计方案。
他的些思路,为自己提供了不少机会,不少人说,这是运气好,正巧碰到了他的头上,但是这些并非朝夕之间的积累而得不到的东西,恰恰是他好运气的源头。
你得承认,运气就是实力,也得承认实力的最终结果,会被归结为运气。
当你的实力还没有达到拼运气的时候,请继续努力。而真正需要运气来证明自己的时候,试着换一换思维方向,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