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听说,如果一位美国人目击邻居父母正在打他们的孩子,目击者会立刻报警。我当时听到会有点转不过弯来,因为在我身边很多父母都会打孩子,邻居更不会报警,最多是劝两句,劝不了也就这样了。很多邻居看到了,就这么在跟前走过,觉得那是在教育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对,更谈不上违法。那打孩子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的印象中,爸爸真打过我一次,那一次是犯事了,是原则性问题。
那时候还在读小学,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跑到朋友家里玩儿,那天,我玩的正高兴,姐姐来喊我回家。一般情况下就算是我做错事了,爸爸会很生气的亲自来喊我回去。可是,那天是姐姐来喊我回去的,说爸爸很生气。那个时候,我听到爸爸这两个字,心里就瘆得慌,后面还加了“很生气”三个字,我玩的正开心的脸顿时就消失了,我开始抠指甲,感觉大事不好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有种去刑场的感觉。并且不知道即将发生怎样的事,我都不敢去想。我小心翼翼的从后门进去,结果头还没有抬起来,就有人一把拉住我,接着就是一顿打,我就看到穿着皮鞋的脚在我身上乱踢,我就一顿乱叫,鼻涕眼泪哗哗的往下流,不知道过了多久,停下来了,我还在继续哭。爸爸不准我起来,要我跪着,反思。我就一边哭一边反思,我到底干了什么坏事。姐姐来到我旁边,问我,你是不是偷了婶婶房间里的饼干吃了?我突然记起来,我放学回来,很饿,然后偷偷的去婶婶的房间偷了一块饼干,接着就去朋友家玩了。婶婶回来后,发现了,那个时候我家和婶婶家住在一个房子里,看到爸爸回来了,和爸爸说起了这事,爸爸一听这事,就怒火中烧,触碰了爸爸的做人底线,可能就是大家口中的家教吧。那是我长这么大爸爸第一次打我,也是最后一次。
刚开始跪着的时候,奶奶准备拿一个草垫子给我垫着,爸爸立马阻止,还垫垫子,就是要让她长点记性。奶奶见状,就把垫子又拿了回去。我的膝盖就这样在水泥地了搁着,痛的我不停的换姿势,但是又不敢动作太大。后来,奶奶看到爸爸气也消了些,就又把垫子拿过来,爸爸看了一眼,我也看了一眼爸爸,看他没做声,我就顺势就把垫子接过来垫着了。又过了很久,家里人各忙个的,我还在那里跪着,看着门外,天都很黑了。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客厅的灯也没有人打开,那个时候,胆子很小,我开始有点害怕,正在这个时候,爸爸过来了,双手把我牵起来,我还在时不时的抽泣。后来,姐姐跟我说,晚上我睡着了还在抽泣。爸爸把我牵起来后,搬来两个凳子,他坐下来,也让我坐下来,我不敢坐,他就温柔的示意坐下来没事,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坐着。他问了我,怎么回事,我如实回答了,他跟我讲了关于这件事的道理,问我以后还能不能这么做,我含着泪摇摇头。爸爸跟我聊了很久,接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多钱,说让我拿着,我把手伸到后面,我说我不能要,那个时候,这么多钱,对我来说可以花一个星期啊,从来零花钱都是一毛两毛,给我这么多,我哪敢要。爸爸说,拿着,这个是给你以后要饿了,想吃什么了,爸妈不在家,你自己去买,好不好。听到爸爸这么说了,我就拿了几毛钱,剩下的我说我不要了,够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那样的事情,深刻知道了什么是荣辱,何为自尊。
这是我被打的一次经历,不知道有没有给我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确实教会了我怎么做人做事。
可是那个时候,是不打不成器的年代。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了,每个人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孩子的心里也在发生改变。从前是身边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被家长“教育”的时候,而现在,是反对暴力的年代,反对体罚学生的年代,是每个人都会捍卫自己的年代,这个年代的暴力会更具有影响力。所以,对于打孩子这件事,可不能那么随便,因为肉痛了是小事,心痛了是大事。
有一次,我和朋友逛街,在商场去卫生间出来,我出来在外面等她。接着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孩进来,看样子是让小孩去上厕所,小孩不想去,因为这是女厕所,他是个男孩,我在旁边看着觉得这样的想法对一个看起来差不多八、九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也正常,我洗完手还没转过身,“啪”一声就打在男孩脸上,我脑子神经一紧,感觉把我都打醒了,“这怕什么,又没有人看到你,快点去上,还要赶时间呢!”那位妈妈一边说还一边打,一边把孩子推进去,孩子带着痛和无奈进去了,没办法啊,他打不过他妈妈,也不敢啊。过了一会儿,我朋友还没有出来,小男孩就出来了,妈妈就问,“上了吗?”“上了。”“这么快,大的呢?”小孩没吱声,“啪”的一下,我当时就惊呆了,“我现在不想上了,我上不出来,”小男孩一边哭嚷着一边躲着妈妈的巴掌,那不是一下两下,我没见过这么打孩子的,“快点去,刚是你要来,现在又不去了,等下上课怎么办。”小孩又被打进了厕所,那个惨状惊的我朋友出来了,我还没有发现,我一边走出们,一边在想,怎么能这么打孩子呢,这样后果是很严重的,长大了孩子会不会这样打自己的家人呢?这样的教育,为了赶时间上课去提高孩子,这样打孩子,孩子真的提高了吗?假若他的成绩提高了,那他的心呢,他的人格呢,他将来的处事态度呢?这将是怎样的噩梦。
有一次采访中,大S说到,说每一个人跟他的女儿见面,都要用温柔的轻轻的语调跟她女儿说:“你好,小月月,我是谁谁谁。”然后才能抱小月月。我听到后深思良久,确实啊,小孩子的内心如此脆弱,一个大声嚷嚷就会让他们不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大打出手。给一个孩子平和有爱的环境,是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灵,可以让孩子在一个平衡的氛围里判断一些人和事,而不是在各种压抑和扭曲下。在良性有爱的环境里,他们不必担忧因为自己的弱势如何去讨好别人和面对随时会给她带来恐惧的家庭。
人生来都是喜爱和平与幸福的,厌恶暴力与纷争的,所以,各位,下手请三思。提高,请从心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