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听了两节课,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两位老师同课异构,用不同的形式达成了相同的教学目标,听课完毕之后我们开始教研评课,从中我想到了很多。
先说说张老师的课,她属于风格稳健型,整节课总是说的很少,做的很好。在每一个环节里面都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有的活动甚至一个环节,涉及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板书也非常的有创意,关注了课文本身的结构,还对文本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听课之后我都有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备课的认真度上我远远达不到她的水平,在每一个环节要说什么要让学生做到什么都有充分的预设,这点能够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新课改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主,这点体现的非常好,课堂上学生不仅感觉的文本,而且学会了答题的技巧,既锻炼了口语交际,又能感受诗歌的魅力,真真正正的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再来说说李莎老师的课,李莎老师是位年轻教师,在她的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但是那份刚刚参加工作的初心,我再也找不到了。课件设计的十分的精美,创意非常新颖,整节课的导入和结尾部分巧妙的吻合,浑然天成。非常的富有激情,妙语连珠,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身后的家长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说张老师的亮点是在巧妙点拨稳扎稳打,那么李老师的长处就在于富有激情和情境创设。假如我们看好张老师关于应试技巧的培训,那么我们更不应该忽略栗老师有关多角度创意阅读评价学生的亲身刺激。
李老师优美的语言,精美的画面,新颖的创意,让每一个学生陶冶在美的意境里。张老师深情的凝视,准确的示范,大胆的放手,能让学生迅速的提高能力。
从这两节课中我感受到了语文的多样性,感受到了语文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改变了我对语文学科的看法。我感受到了两个老师对工作的敬畏,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我忘记了自己曾经上过的每一节好课,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什么样的情景里,什么样的讲台上(┯_┯)。
亲爱的自己,你怎么就迷失了呢?为什么迷失的呢?我苦苦思索,而得不到答案,我大概已经有十年没有上过一节好课了,有的时候我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能力,有的时候注重自己不关注学生,有些时候都忘记了如何去备一节课,当年轻的老师每天告诉我,他们正在备课的时候,我非常认真的问他们,你们怎么备课?怎么准备?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准备了⊙﹏⊙,太可悲了,太可怕了……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决心改变自己,然后又在下一节课做的不够完美,或者因为某一个学生的不良表现,而放弃了全班的学生,或者因为自己某一段时间内状态不好(╥ω╥`),而忽略了工作的重要性,生活在当下这个世界,妻儿老小一家,柴米油盐让我心烦意乱,各种不平的际遇让我失去了对工作最初的爱。
好想找回十年前的自己,好想上一节让自己满意的课,接受自己爱自己,应该从做好自己开始,亲爱的朋友们,大家祝福我吧,愿我早日喜欢上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