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狄佩丽 (一枚爱学习爱思考爱猫的女士)
我在与很多人的接触过程中,总会发现他生命的卡点和山脉:迷茫、困惑,寻寻觅觅,不够自信,各种方式刷存在感,所有表现想证明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赢得别人的关注,想要自由反抗控制,内在的空虚……最终都归结于一个核心——潜意识深处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不值得,不配得,是自己不够爱自己。
晚上做非评判冥想练习时,突然意识到当自己的想法出现工作上班的镜头时,不由自主背后隐隐捎带着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想法只是想法,不带任何信息,当我的想法冠以评判的思维方式时,此时的想法就被我赋以意义,会带着我独有的情感的滤镜去定义。
为什么想到学校我会有负面情绪呢?因为我内心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左右着我。此时内心的信息是如此丰富,以至于可以成为头条新闻。
天气如此闷热,去上班简直是受罪;
假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上班就没有那么随心所欲;
上班又要处理人际关系,我只想过简单的生活;
按部就班的教学生活,没有挑战也没有新鲜感; ……
这些想法和观点是以怎样的方式植入我们的潜意识,并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呢?什么样的想法和观念会在生命中生根发芽,并且影响我们的行动和情绪呢?既然想法有消极的想法,当然也有积极的想法,假如我们想要成为成功自信的人,就该让正能量、有价值的信念想法植入心灵,以指导行动。观念、想法及其背后的价值观、信念对人的行为情绪起着关键的导航作用。
然而生命法则并非那么容易。当观念想法在我们的生命中根深蒂固时,它是否可以一劳永逸起着导航作用呢?曾经的导航是否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桎梏?
父母如此金贵的把我们养大,就该好好的滋养自己、爱自己。但放眼望周遭,我们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总是无意识的在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总会用恐惧、焦虑去喂养自己的心灵。生命中的不信任、控制、抓取就在不经意的瞬间不断的演绎发酵,恐惧、不安、浮躁的因子,时不时在你安逸平静的空间中大闹一场,让我们生命能量跌入谷底,却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在生活中演出这场戏?
重复我们生命中的那些卡点,是我们缺少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成长变化。
生命的成长犹如树的成长,它的使命和功课就是每天一点一滴向上向善的发展。
放弃成长、放弃自我突破而沦为平庸时,你的生命模式、你的心智模式、你的思维模式就停留于你所限定的微空间,无法跳脱你所限定的空间维度,你生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总会在那个维度周而复始的上演、轮回。虽然剧情不同,但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始终是一样一样的。记得武志红老师《家为何伤害人》书中举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女士经历了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有意思是她遇到三任老公都是家暴者,更让人惊奇是当前夫与其他女人相处时,性情和生活模式完全逆转。
我们的生命中不太可能遭遇如此奇葩的事情,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让看故事的人惊奇感叹,故事中的人物却遭遇着痛苦的煎熬。
我们静下心来觉察一下自己——我们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关系中没有模式可循吗?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家庭悲喜剧(大多数人可能演绎的悲剧会多一点),想逃离、想终止、想改变,却不知如何改变和成长?
生命的成长到底是什么?
第一、我们能充分中正、客观的去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把别人情绪还给别人,明白背负他人的情绪,是对自己的不公平和伤害。而我们绝大部分人依然是不能分辨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经常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第二、我们能够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看到我们既有善良、聪明、理性、宽容的一面,当然也有自私、愚蠢、嫉妒、不满、虚荣、脆弱的一面,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面对青春期孩子要自主、要独立、要空间的诉求,家长不敢或不想放手,是因为曾经对那个听话孩子的控制和遥控的感觉让我们很安全。放手就代表着我们一手构造出有秩序有轨道世界的崩塌,放手意味着家长要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承认和接纳失控的世界。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生命的课题就是——成长。
第三、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内在的小孩,不断的去疗愈曾经的创伤。现在的你完全有能力和力量去面对过去那个受伤的自己,才能从源头上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第四、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原谅、宽容、理解自己,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风险。
第五、我们有足够的智慧超越二元对立的视角,不以善恶去评判区分世界,不以好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从每件事件中洞察到积极正能量的面向。
生命的密码从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学习最终目的是帮助自己成长,绝非是拿来掌控别人的工具。守护好自己的心,终将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