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公众号看到一位读者向作者寻求建议的聊天记录,坦白说,看到的第一眼,我除了震惊一点其他的想法都没有。有两个点最为触动,一个是35岁的年龄,一个是2400元的月薪。
我没有去过成都,不过成都应该是二线城市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城市,更何况故事的主人公从毕业到现在,少说也有至少10年的工龄,混到二千多的月薪,绝对是不合常理的。
我的主观看法 是,主人公现有的困境绝对是自身出现了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从图片已有的信息看,主人公毕业后先后做过服务员、进过厂、做过快消品销售、还学过摄影、剪辑等。又多又杂,很容易成为那种什么都会一点,却什么都做不好的那种人,这种没有形成自我核心竞争力的人,很容易因为可替代性极强,而难以拿到高薪。
而从“基本够房租和日常消费,省点还可以存500元”这句话可以大体判断,主人公不光自己挣的少,家里条件可能也很一般,也就是啃不了老。36岁对于收入来源可能只有工资的人来说,他的心态可能算是非常好的那种了,不过再好的心态也会在一天天的衰老,却没有稳定的物质条件下逐渐崩塌。
看完聊天记录后,我的看法是这个人基本上没救了,能得救也不会等到如今这个时候。做出这个判断不是从他的年龄上或者当前的收入上,而是从他的态度,他的想法上看,这么大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或是擅长什么,之前的10多年都去做啥了?
我觉得造成贫穷的原因就两个:一个是人懒,一个是思维懒。足够勤奋的人,就算需要操劳一辈子,但是照顾好一家老小是没什么问题的,而思维不懒的人,会千方百计寻找方法去改变自己的处境,他们害怕一层不变,害怕没有盼头。
对待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我的态度是自生自灭,自助者才有天助。《老子》里有段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要有救,何至于等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