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期的作业0
2期的作业0
我是二期老学员。
又来做这份作业,好像有点进步,但还是不够具体。
第一步,我把最常用到的几个方式渠道罗列出来,包括电影,聚会,新闻,公众号,简书,书本,微课和百度搜等。
第二步,把这些渠道能获取到的知识分为两种:显性和隐形,即知道那是知识和不知道那是知识。
第三步,把这两类知识再细分,隐性知识分成不易发现和易发现,显性知识分成不定向和定向。
最后一步,排序。我给这些渠道的排序设定了两个维度,知识量和信息量的大小。信息不等于知识,所以即使信息量和知识量不一定成正比,有时甚至会成反比。
前后两副图对比,有哪些进步和不足?
进步:
1.目的明确。知识来源渠道,知识才是重点。上期我就把重点放在了来源上,所以本次我找的几个维度都是围绕知识而展开。
2.有架构。上期用的是思维导图,方便自己思考表达。而本期用的是简单的架构图文,方便别人看。思维导图其实更适用于“思考”层面,把脑里的东西有条理地拿出来,但是仍需要整理好帮它弄个造型,别人才看得舒服。
3.思考方向。上期是垂直思考模式,一个点往上下延伸,如网络~微信~干货。而本期是水平思考,一个点往左右延伸,如显性/隐性知识和知识/信息量。
不足:
1.不够细。别人只能看到有这些知识获取渠道,但并不知道能从这些渠道获取什么知识。
2.缺梳理。罗列出来,分类好,填进架构图里,好像还缺了点什么。
求指教!
pencil小伙伴给了个建议,于是我就试着改图,觉得改完之后清晰了很多!感谢小伙伴!
pencil的建议
改完的图
瞬间觉得清晰明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