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下午,放弃了宅在家看电影吃零食的时光,坐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地铁,去听一个深圳过来的运营人分享互联网运营的入门知识。
之所以参加这次分享,是因为关注了他的公众号,他用14篇文章换来了3万多微信公众号粉丝、一个出书的机会。
他关于运营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几乎篇篇都是质量很高的干货。
所以他发起上海站分享的众筹时,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作为一个刚刚进入运营岗位一年的运营狗,多听听高手的分享也是极好的。
只是没想到,这个高手,这么年轻,一开始我以为他是老师的助手,等到他拿起话筒开始台上台下四处乱窜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真的就是今天分享的老师。
好吧,互联网时代真的是90后的天下了。那我就认真听听他的分享,看看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关于运营的内容,其实倒没什么特别让人惊讶的,毕竟入门的知识就这些,产品的不同阶段、文案技巧、活动策划要点、拉新渠道,毕竟只是一个下午的分享,没办法讲得太少深入。
最震撼我的是,是他分享的学习方法:
1.多问为什么?
遇到任何事情,多问几句为什么,有可能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没有发现的知识、规律。
他举了一个例子:朋友圈曾经被刷屏的晒照片接力,以前曾经看到过,身边的人也参加过,可是我的态度是:无聊,然后略过。
可是他不一样,他会从文案、从传播者的心态、需求、活动参与的门槛、便利性等角度对这个现象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而这些规律,也许下一次就能帮他引爆一次活动。
2.不要做内容的消费者,而是做内容的设计者、思考者、研究者、评论者。
看一段文案、参与一个活动、阅读一篇文章,如果只是仅仅看了、参与了、阅读了,那你就仅仅是一个内容的消费者而已。
但是,站在另外一个立场,去思考:
这一段文案能打动自己嚒?如果能的话,是哪个点打动了你?如果要达到同样的目的,你会怎么写?拿出纸来写下自己的文案,然后把两者进行对比,看看哪个更好。
这个活动,设计者的目的是什么,活动的流程是什么,哪些地方设计得好,哪些地方可能会给用户造成困惑、制造参与的阻碍,如果是我来设计,我会怎么改进?
这篇文章,为什么自己会点开,为什么朋友会转发,它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作者是怎么去阐述的,内在的逻辑结构如何?如果我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我会有怎样的观点,我会怎么去论证这个观点,从哪里获得资料,如何设计内容一步步吸引用户读下去?
3.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洞察力,找到事物背后的规律。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热点、现象、事件,这些东西的背后隐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咪蒙会红,为什么papi酱能够获得投资,为什么内容的变现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很多东西,只要愿意多观察、多思考,就能提高自己的洞察力。
这些方法,他从明白开始,就一直坚持,于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薪水翻十倍、成为创业公司合伙人、就能够成为运营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人。
能够走到这一天,他必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掌握这些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实践,让他1年内在工作中的收获,可能远超我五倍甚至10倍。
还好从现在开始,我还可以慢慢培养、实践这样的思维方式,虽然起步晚了点,不过至少开始了嘛,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