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依说这两天有点抑郁。
好不容易熬到试用期结束,小依终于能放下心来好好玩玩了。她特意借着十一,想约几个死党出去转转。
结果在群里喊一嗓子,大家迟迟都不会回复,等她@他们许多遍以后,一共三个死党,一个说加班,一个说已经有约,另一个临时决定回家待两天。看着昔日好友全都有自己的事情,而且任何事情都比自己重要得多,甚至她在群里吼一嗓子自己试用期结束,大家都是不温不火说一句“恭喜”。
“谁知道他们是真有事假有事啊!”
小依和朋友们以前是非常亲近的,即便是大学天各一方也都每个月固定通一次电话,每次假期回家都整天黏在一起,但是自从毕业后留在各自的城市,好像都心照不宣地彼此疏远了。
小依说,平时她经常会在群里发送各种外卖红包和淘宝红包,让大家一起获得实惠,每次发送的时候,生怕大家错过优惠,都会一一@所有人,反正大家也经常订外卖,多拿些红包也是有好处的啊,万一有用处呢?
平日里她的喜怒哀乐,都会很开心地分享在群里。尤其是很多难过的事情,她也没什么别的人可以说,最好的朋友都在群里了,也只能找他们。毕竟在大家还是高中同学的时候,即便是小卖部没有自己喜欢的小零食都可以在一起吐槽一下的,这也是联络感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啊。
以前每隔一个月大家都会在一起视频聊天通个话,但是小依工作很忙,经常会有加班的情况,回到家里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瘫着,再让她跟朋友们视频聊天,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有时候就推辞了。逢年过节回家,也就想在家里葛优瘫,他们一约出去玩,小依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实在是不想动弹。
“反正微信联系这么方便,啥时候聊、啥时候聚不行啊。”
可是这一次,等到小依真的想聚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陪她了。
“我对他们这么好,为了我们的友情我真的很努力了啊,我会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管啥事都想着他们,可是他们呢?现在都不怎么理我了。”小依愤愤不平。
我这一脸懵逼的听了半天,心里头就一个想法:小依这种朋友,真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一、别问,问就是拼单红包砍价投票开喵铺
看她义愤填膺的样子哦。
我心里头多想着他们啊,一遇到拼单红包砍价这种好事,马上告诉伙伴们让大家都去,像我这样的活雷锋上哪找去,你们不仅不领情,还跟我疏远了,真是好心当做驴肝肺。
拜托,拼单红包砍价投票这种事,为什么一定要放在闺蜜群里呢?外面有的是红包群砍价群投票群啊!动辄好几千人在里面,还都有需求。进到里面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没有绑架没有骚扰,纯属自愿,你投一票我砍一刀,上班摸鱼顺便凑个外卖大红包。这回你帮我,下回我帮你,礼尚往来等价交易,谁也不欠谁。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你都不用打感情牌,只要发个链接大家秒懂,分分钟帮你办事。这么简单明了不好吗?你尽情地用链接砸他们啊!反正愿意帮忙的多得是。为什么一定要在闺蜜群里挨个@,盯着他们给你办事呢?人家不想弄还得说好几句软话漂亮话哄人家帮忙,累不累啊?
朋友不是这样消费的吧。从第一次见面,再三斟酌去打个招呼交朋友,彼此留下并不太坏的印象,到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再到周末的时候在他楼下喊名字叫他下来玩。慢慢接触,相互了解,摸清脾气和底线,揣摩他的爱好和想法,了解他的为人,反复磨合,最后找到一个相处起来能让彼此都舒服的完美距离。
当年费劲巴拉交朋友的时候,你是为了有朝一日让他给你砍价拼单抢红包的吗?如果不是,那今天为什么找他除了这些就没别的事了呢?
二、谁都不该是谁情绪的垃圾桶
其实成年人真的挺难的,顾及的事情太多了,导致很多话都不能直接说。
例如,你明明知道一年到头就年初一早上带孩子露面的某位亲戚就是过来朝你讨要几百块钱,但是你明着暗着都不能吐槽,万一不小心让人家听见了,还伤了和气;
你明明知道老板天天画饼啥事都没干,但是你就是不能说,毕竟祸从口出,职场这种地方还是越小心越好;
你明明知道楼上的邻居天天在家里弄出超大噪音,但如无必要还是不要去找麻烦,万一是个流氓无赖,你势单力薄只会给自己找事;
……
这些事情,一次两次,忍了,三次四次,憋住了;五次六次,咬着后槽牙咽下去了,但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所以我们就去找朋友吐槽,就像小依一样。
其实作为朋友来说,稍微吐槽一下本来无可厚非,毕竟人需要朋友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话真的只能跟朋友聊一聊。
但是重点在一个“度”。
毕竟谁的生活都是一团乱麻,没有一个人过得诸事顺心万事如意。想想看,每天一打开朋友群,不是磨磨唧唧纠结来纠结去、就是义愤填膺骂这骂那,那谁又受得了呢?世界上就你一个人过得苦吗?每天矫情每天纠结有意思吗?明明都自顾不暇,还得抽时间去哄一个玻璃心的朋友,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谁吃得消呢?
三、哪有什么 “机会多得是”,说白了就是懒和不在意
听听小依说的话,“机会多得是”,才是最最让人生气。谁给你的自信,让你觉得和朋友在一起的“机会多的是?”尤其是像小依这种,平日里砍价拼单红包天天不少,内心脆弱伤春悲秋整天让朋友哄,随便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到了正经聊天交流感情的时候就“机会多得是”了?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付出都是互相的,不管是付出感情,还是钱。世界上哪有不问原因、不计回报的付出呢?即便是父母的爱也是有原因和条件的,首要的原因和条件就是“这是我的孩子”,有谁会走到大街上谁家孩子都疼啊?
永远不要仗着任何事情对任何人无限索取,除非你也有等价的付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
说起付出,有一句话我真的很喜欢,“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用感情。”因为钱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但是感情不一样。感情这东西模棱两可,无法量化,谁比谁多一点,谁比谁少一点,很难说清楚的,所以不要拿这个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钱是一个“可再生”的资源,但是情分是多年以来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用完了就没有了。
我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尽量不去“消费”和朋友们之间的感情,能用钱解决,就用钱解决。类似砍价投票拼多多一律不在好友群里面发;想用别人的视频会员,借来账号和密码,要不就给人家发个红包,要不就自己充另一个平台的会员,大家交换着用;即便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出门玩或者吃饭,十元二十元的可以不用计较,但是平均每个人的花销一旦上百,就主动出钱AA。
许多人觉得谈钱伤感情,但是事实上,钱是很重要的东西,除非是马爸爸那样的亿万富翁,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不在意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挣钱很难,而喜欢的东西都很贵。所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为了面子,假惺惺地说自己“不在意钱”,因为明明就是很在意嘛!
其实用钱解决问题,真的轻松了很多,不会出现“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情况,也不会有不好意思或者尴尬的场景。我们就是尽情的吃,尽情的玩,不至于表面和气,内心各有各的小九九,那也太累了点吧!
别总和人谈感情,多伤钱啊!
其实话说回来,也许小依真的不是故意忽略朋友的。但是自从移动电话逐渐普及,因为联系过于方便,离别也不再伤感,牵挂也不再辛苦。我们老觉得时间多得是,啥时候都可以找,所以这次聚会可以躲懒不去,下次聚会可以推说有事,反正机会多得是,这一次见不见都无所谓,等下次吧。
我记得有一个阿姨,曾和我聊起了年少时的好朋友。那时家里的大人们很忙,忙着农活和家务,无暇顾及孩子,两个女孩就互相作伴玩耍,无话不谈。然而好友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搬去了另一个城市。70年代信息闭塞,即便是写信都得好久才能送到,至此一别,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了。
阿姨说,朋友走后,一开始,她每天都顺着村子那条小路,来到好友家门前,在门槛上坐坐,想想往日的欢笑。日子久了,她去得没有那般频繁了,但却总在思念好友的时候,顺着那条小路,走到好友家门口坐坐,直到长大后,她也离开了那个村子。
多年以后,机缘巧合,两个人带着各自的家庭,辗转到了同一座城市。在一次过年时和老家亲戚们的电话问候中,联系上了对方。几十年未见面的两个人又一次碰上,再续儿时的友情。我见过这两个几十年都没见过的好姐妹,即便生活千差万别,但是聊起天来,却丝毫没有想象中的尴尬。
恐怕90后的我们,很少有过思念一个人这么多年的经历,甚至鲜有人尝过“思念”的滋味。《罗小黑战记》里面,当小黑离开之后,小白和哥哥有这样一段对话:
所谓的离别,就是有一天他突然说要走,不知去哪,不知归期,无处可寻。正是因为过去千山万水阻隔了去找他的可能,所有的相逢和离别都变得重要,甚至沉重。很多人你可能已经见过这辈子的最后一面了,只是你还没有发觉。人就是见一面少一面,错过不补。
可是现在像小依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朋友说出去约饭,第一反应就是开动脑筋调动全部脑细胞想办法拒绝,能不去就不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放了假宁愿瘫在家里无所事事,也不愿和许久未见的朋友们出去走走叙叙旧,联络一下感情;
重要的是,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和朋友们见面的机会,竟然丝毫不觉得惋惜,只是因为有他的联系方式,觉得来日方长。
时间久了,大家的联系方式都不停地在变换,平日里不出来刷存在,到换电话的时候也想不起来互相通知一下。
随时能见,随时能找,确实算不上离别,但如果总用“机会多得是”来搪塞应付,推脱躲懒,总有一天,“随时联系”就变成后会无期了。
所有的关系都是这样断的。
新朋友懒得交,老朋友懒得理,活得越来越酷,朋友丢了一路。直到突然有一天打开微信通讯录,动辄几百上千个所谓“好友”,真正能说上话的却寥寥无几了,然后叹一口气,拽一句“人情淡薄”。
任何关系都是需要经营的,什么都不做等着天上掉下来个“朋友”,不知根不知底,不知脾气不知性格不知人品,就算是给了你,你敢要么?其实只要多打个电话,多发条微信,多出去聚一聚,只要你走心,别懒,友谊真的有机会能地久天长的。
想想看,何其幸运,用真心换得几个知心好友一路相伴。所有能抓住的,一定得抓住了,因为所有的相遇,相识,相知,相惜,只此一生,无论怎样,我们来世都不会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