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不同,因为在书面语表达中,遇到难懂的词句,可以通过查询字典/网络来寻求解释,慢慢理解。但是在口语表达中,往往彼此双方都没有太多时间去字斟句酌,这就要求口语表达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了更好地让别人理解逆袭表达的意思,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大众化的口语
鲁迅先生主张“要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 “博采口语”。毛主席也倡导同志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因为“人民的语汇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最能表现实际生活的。因此,我们想要使得自己的表达通俗易懂,可以采用大众化的口语,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同时也能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地表达。比如说近些年来的热词:给力,点赞。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热点词汇,可以显得你个人形象生动活泼,紧跟时代步伐。
善于使用比喻
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中说过:“有时候你辛辛苦苦地忙了半天,结果却徒劳无功。”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尽管你对这个事物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是想要让听众们和你一样明白,就必须去做深入的解说。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一件陌生的事情比作听众熟悉的事物,把陌生变成熟悉,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表达地浅显具体,将平淡无奇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比如说常见的一些比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将优化基础营商环境比作筑巢引凤。这些都是比喻的手法,善用比喻可以让一些深刻,不易表达的道理生动地表达出来,引来更多人认可。
善于使用短句
实践证明:句子越长,结构越复杂,越难读懂、听懂;句子越短,结构越简单,越容易读懂、听懂。而且短句也便于让对方插入叙述自己的观念,有利于讨论的进行。因此在讲话的时候我们应该避免使用长句,多用短句去叙述表达,给对方理解和提问的时间。
说话语言要规范
这个方面主要注意语音的规范,这并不是说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在面对不同的对象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言,只要能保证交流的通畅,对方可以理解明白便可。其次便是注意停顿,停顿一定要恰当。句子中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和层次之间的停顿必须要准确,说话时该停就停,否则会影响听者的理解。比如说:
在单位的例行总结会上,一位领导做报告时说:“通过这次调整工资,极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加了工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同志都纷纷表示......”此妙语一出,全场听众哗然,纷纷打趣道:“我们不是少林寺,哪来和尚?”“怪不得我们这些人没有加工资,原来指标都给庙里了。”
说话时候一件事情最好停顿在该停之处,较长的停顿则应该在一件事情说完之后,不然容易让人感觉说话大喘气,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