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小学生写作文,“我的+”体,很多小学生写妈妈,我突然想写爸爸。我的爸爸,说实在的,在我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并不是一个伟岸的形象。他在外面努力工作,努力维持好形象,所有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回到家里,他会训人,但是又训不出什么花样,我老妈在家气场很强,他训我们小孩子,只会跟着妈妈说一句他说一句,青春期的我,不仅是不服气,更有些瞧不起。
慢慢长大以后,出门上学,格外思念的,也都是妈妈,从没有爸爸的位置。成人后成家,依然还是该顶牛顶牛,对着父亲,脸上永远是大写的不服气。直到有一天,因为自己的孩子被父亲训斥,怒火中烧的我满脑子就想着如何声讨,突然之间,由不想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就突然觉得,我是不是该像对待孩子一样给多他一些耐心和包容?于是就拉过自己的孩子说,快去哄哄姥爷,姥爷现在就像是个比你还小的孩子。孩子破涕而笑,乖乖去哄姥爷,一场风暴就这样戛然而止。我心底的愉悦和成就感充盈,没再深入去考虑,那年,我37岁,他,68岁。
今年70岁整的他,被返聘又回到工作岗位,他是闲不下来的人,多一份工资对他来讲,是荣耀,也是他可以更多对晚辈声大气粗的资本。可是就在今天,他背着老妈偷偷跟我说,想请我给我哥打电话,哥嫂因为侄女初中学业紧张,加上对一些事情的意见相左,几个周末没来了。他说,家里的奶奶95了,越来越糊涂,能被探望的时间也不多了.....说着眼眶就红了。我没说话,也没打电话。
我坐在里屋,看着客厅眯着眼打盹的奶奶,真的,就看着奶奶日渐衰老,精神已经大不如从前,心底里,都是不忍。对爸爸来说,他心底里那份寂寞,那份惶惶然,已不是他那瞪圆了眼睛发了脾气能掩盖得住的了。是呀,父亲母亲已经七十了,如果不是家有奶奶跟前他俩算是孩子,他们也已经步入耄耋之年,我们做晚辈的,能做什么能做多少?何不“多少恩怨相忘于江湖”?我们也是中年人了,我想真正的自由并不是绝地反击,说狠话立对立面,努力摆脱甚至想办法迎击父母的如孩子般的要挟......他们是亲人,所以在乎,但他们不该是能伤到我们的人,我们自己内心足够强大才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儿,可以嬉笑可以回避话题但是不能就不见了呀。父母的意见再强势也是只虚张声势,能做主的永远是自己,这点笃定了,再能够怀悲悯之心去看父母,那有多好!他们的老去并不等人,儿女能做的,希望他们能感受到,爱,不是伤害,他做不到,我们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