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睡眠时长更重要的是,保持睡眠时间的一致性。
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例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情况、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当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我们体内的生物钟不匹配时,我们的身体就会马上反应出不适,比如乘机穿越数个时区导致的“时差”。此外,还有迹象表明,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物钟出现偏差,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就像我们工作时总想知道日程安排一样,我们的身体也很想知道它的睡眠安排:有多长时间可以用于睡眠,什么时间段可以入睡。一旦形成了规律,身体就会制定出一套时间表,分配好深度睡眠、浅睡眠、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确保我们每天准时自然醒来,并感觉到精力充沛。
那么怎样建立睡眠规律呢?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认为他每天睡4个小时,照样可以精力充沛地工 作。不管熬到多晚,早上起来一杯咖啡就可以唤醒身体、激活大脑,开 始高强度的任务处理。每次我们聊起充分睡眠的重要性时,他都不相 信。直到佩戴了电子手环后,他才知道自己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看似 饱满的精神状态是以心跳次数的激增为代价的。早上起床时,心脏应是由慢到快慢慢苏醒的,而他在早上起床时,心脏像是经历了心肺复苏,直接进入了快速运转状态。
为了形成正确的睡眠规律,我给他的建议是观测一周或更长时间的睡眠数据,找到深度睡眠、眼动睡眠的曲线,建立睡眠时间的一致性,循序渐进地调整,直到达到最好的状态。例如本周睡眠跟上一周对比,
不同睡眠状态的时长是多少,静态心率变化曲线是什么情况,下周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安排。
如何根据手环提供的数据,分析自己的睡眠质量呢?
第一,看睡眠量。
首先,把两周的睡眠数据放在一起,可以看到每周的平均睡眠时长 是多少,睡眠总量够不够,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自己的睡眠质量做出评 测。比如专家建议每天的充分睡眠时间为8个小时左右,也就是一周60 个小时左右,如果数据显示一周的睡眠时长总和只有48个小时,平均每 天睡眠时长不到7个小时,那本周的睡眠略微不足。其次,我们还可以 看到在哪几天睡眠严重不足、睡眠有没有规律。例如每个周五晚上有固 定聚会,或者每个周三是提交计划案的时间,这些周期性的事务导致了 睡眠缺乏,从中找到原因就可能找到了解决方法。
这个朋友对自己的手环数据观测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周五晚上都 会熬到后半夜,一回想,原来每周五晚上都有聚会。但他常常在周六、 周日依旧睡眠不足,没有对周五严重不足的睡眠做任何补救。一周的睡 眠时长总和是42个小时,平均下来每天只有6个小时。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他的建议是:既然每个周五的应酬时间是不能改变的,在周六就要有意识地补充睡眠,调整状态。
第二,看眼动睡眠和深度睡眠的占比。
我们前面讲过,眼动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比例越高,越能从睡眠 中获得充分的休息。需要保证完成8个小时睡眠的意义,就是增加眼动 睡眠的时长。眼动睡眠是大脑对白天的零散信息进行梳理记忆、归整合并的阶段。
我们从这位朋友的手环数据中,发现他的眼动睡眠时长明显不足,
所以第二天起床昏昏沉沉,上班状态不佳。补救方式就是中午打一个盹,或者第二天晚上提早入睡。有了具体数值做参考,就知道自己不在状态的睡眠原因是什么,应该从哪里着手改善了。
如果某天起床时感觉整个身体很僵硬,这是因为深度睡眠不够。需要做的是伸展练习,让身心更舒服一点。
如果某天运动强度被迫降低,比如原来每天俯卧撑的极限个数是20 个,做了15个就体力不支了,或者举哑铃的重量变小了,又或者注意力 不集中,这大多是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的。这时就不建议做力量训练,而 应该主动地让身体及时放松,比如找个地方补觉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按照这个方法调整了一个月左右,他形成了稳定的睡眠状态,并且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增加睡眠时间,遇到突发情况怎么解决。找到了自己新的规律和方法,按时入睡,按时醒来,精力和身体的整体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每天都要应对各种随机安排,工作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都在改善睡眠、保持一致睡眠时间和习惯后,其决断力、洞察力明显得到了提升。即便在一段时间中满负荷运转,也能精力饱满地进入工作状态。
自然入睡,自然醒来,胜任工作并享受生活,我们想要的掌控感也不过如此。
很多时候自己对睡眠问题感到茫然无措,所幸数据会帮你找到解决睡眠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读到这两章节,有一些后怕,尤其是案例中朋友心肺快速运转,以身体健康为代价的熬夜。确实要注意:一、睡眠量的足够保障,二、深度睡眠恢复的是身体,快速眼动睡眠恢复大脑。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