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系的学霸,令人羡慕的高数成绩一直以来就是玉若的杀手锏,同时也为她赢来了一份家教工作。
家教的对象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第一次来到他家的时候,还是被环境给惊讶到了。父母都想尽力的给予他优质一点的生活,含在嘴里的怕化咯那是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家宝贝真聪明!”
“真棒!”
这些鼓励性的话语经常能听到,同时父母也反映说孩子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这也是玉若过来的初衷。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玉若看到了小男孩表现的一些问题;
碰到一些问题喜欢回避,喜欢做一些浅显的、简单的题目,积极性不高;
遇到困难更难坚持,易焦躁,担心失败;
开始玉若以为是因为家里宠爱的原因导致的,毕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这是玉若不曾拥有的生活方式也想去相信它。
可后来,她发现这些因为聪明而受到赞美的孩子会更担心失败,他们倾向于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来继续维持自己“聪明”的评价。
这是玉若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句表扬、夸奖的话,竟然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压力。
我们一直觉得赞美会带来鼓励和勇气,其实我们只能接受或者否定这种评价,没有更多的讨论性。
好比,孩子考试得了100分,
父母说“孩子,你真聪明!”这是对你的一个定义是你聪明的标签结论,你会想着用什么方式维持这个评价;
父母说“孩子,你这次努力了!”这表达的就是看到了你背后的付出,注意到的是具体的过程,没有对你有个褒贬的评价,对方也乐于跟你分享过程和探讨,对孩子的意义就在于他们可以发现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这比赞美的意义来的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