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班的日更计划开始两周了,同学们的日更标题写到了“第17天”,而我只写了一篇周更,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拖延症犯了。我想很多人生活中和我遇到的情况一样,面对的任务难度越大、越临近DDL就越会觉得手机好玩、剧好看,甚至头发都能玩两个小时,任何事都比任务更加有吸引力。
我想每个尝试对抗过拖延症的人都还记得被拖延支配的恐惧,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实质性的“糟糕”(比如完不成工作、成绩下降、效率降低),还有心理上的“糟糕”(比如对自我评价降低、自信降低等等),为什么拖延症这个小怪兽这么难打呢?
其实大多数拖延来源于焦虑。回想一下,拖延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我做不好怎么办?”,“如果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效果,现在做这些有什么意义?”,“我不想做xx了我做不到……”——这些想法是不是很熟悉?每当头顶悬着任务的时候,脑子总是不受控制地冒出焦虑、恐惧、自我怀疑的想法,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却不去做或者拖到DDL最后的时间再做,然后心里暗暗后悔:“下次一定早一点。”可是下次还是同样的拖延,因为下次面临新的任务时我们依然会选择忽视任务,本质是忽视任务所带来的焦虑。
如此折磨痛苦的模式不断循环往复,让我们感受到了沉重的挫败感和压力,并成为一个困境。
因此我忍不住思考,焦虑为什么会让我们拖延呢?翻阅书本得知,焦虑会让我们自我怀疑、害怕失败,同时高焦虑者通常都有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并且有的人还会害怕成功,因为害怕别人因此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害怕自己名不副实,“真面目”被揭穿。
可是我是想要打败拖延的,了解到焦虑会带来拖延之后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挽救自己呢?我从书中和文章中总结了几个方法。首先要看到是哪些想法让我们产生了焦虑,然后要看到想法中不合理的部分,即一些认知谬误。比如,看待问题非黑即白——“我如果没做好我就是个失败者”;过度概括一件事情——“这种聚会场合我没有做到风生水起游刃有余,我这个人就根本不适合社交”。诸如此类。看到这些想法之后我们要用真实准确客观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想法,比如问自己: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这件事做不好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可能性多大?最坏的情况我该如何应对?别人会怎么做这件事?最后我们需要不断练习,并忍受改变过程中内心的痛苦和生活的不确定性。
我们和拖延苦战已久,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恒久的努力与坚持。但拖延症并不是病,只是我们太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了,我相信看到焦虑的根源并不断纠正自己之后,我们都会会获得真正的inner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