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前言:被鲁迅称为“乐园”的百草园,文章第二段集中笔墨对它进行了生动描写,作为一个景物描写片段,可圈可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赏析性文章吧。
238班 王雨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是一个景物描写片段,写了百草园里各具特色的景物。掩卷沉思,鲁迅笔触下的百草园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首先,作者以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等,作者放眼望去,百草园内景物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蜂蝶翩飞,好不热闹!也许是好奇心驱使,走近泥墙根一带,这里的动植物更令人大开眼界。从作者详细生动的描写中,我似乎感受到泥墙根的勃勃生机、风光无限。
多感官结合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也让本段熠熠生辉。“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这句话通过味觉和视觉,将覆盆子与桑葚作了对比,语言生动细腻,画面丰富立体,覆盆子的情状就在眼前,酸酸甜甜,留在齿间。“又酸又甜”,也可见儿时的鲁迅好奇心强,大胆品尝可能从未吃过的覆盆子。此外,本段还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这些都是静物;而“鸣蝉”“黄蜂”“叫天子”都是动物,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使静态事物更有生命力和活力,给读者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印象。
美文自然有美的语言。“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们赋予了人的动作,使油蛉和蟋蟀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们给泥墙根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总之,短短一段话,给我们描摹出一个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百草园,怪不得被儿时的鲁迅当成乐园了呢!
238班 白雨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作者从小玩耍的地方——百草园。这段话中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写作手法,条理的顺序都非常值得鉴赏。
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引领的两个句子概括写了百草园整体的景观。之后作者抓住“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作了细致的描写:油蛉,蟋蟀,何首乌,覆盆子等,生动地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
仔细阅读,这段话还运用了许多写作手法。“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的远。”多感官结合,把覆盆子的形态与味道具体地写了出来。不仅如此,还用桑椹与覆盆子做了比较,这种对比的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鸣蝉叫着,黄蜂卧着,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这生动的景象。
再次品读这个自然段,语言十分优美。“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油蛉与蟋蟀的叫声生动地跃然纸上。“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用“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来比喻盆子,十分生动形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忽然”“直窜”,用词十分精准,让人充分体会到云雀动作之迅速灵敏。
条理清晰, 井然有序,生动优美,这个片段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38班 谭茹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来写百草园的生机勃勃,突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这个段落的写景顺序是由整体到部分。整体写了百草园的诸多景物,具体写了泥墙根一带的动物和植物。依次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蜈蚣、油蛉等多种景物,描写十分细致,使文章很有条理,体现了百草园生机勃勃的景象。“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后面的内容还突出了“我”描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这一段的写作手法也别具一格,如动静结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这是从静态的角度描写景物,写出了他们的有趣、灵巧。“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动态的角度描写的,突出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这种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语言文字优美,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长吟”、“拍的一声”、“又酸又甜”、“光滑”,这些都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角度,绘声绘色的描绘了百草园的景色。这种多感官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立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文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还有对比的写作手法,“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用覆盆子和桑椹的味道、颜色方面做比较,更突出了覆盆子的好吃、好看。
说到语言,这一段的语言也值得细细品味。用了许多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把“油蛉”“蟋蟀”人格化了,从“低唱”、“弹琴”可以看出,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乐趣,充满着童真童趣。如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攒成的小球”,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的色味俱全,表现了覆盆子这看似无趣的东西,在鲁迅眼里却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与生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十分优美,让人回味无穷,充满无限的憧憬,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和鲁迅在百草园快乐的童年时光。
238班 毕煜杰
这段话是对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玩耍时的景物描写,充分体现出百草园的无限趣味。
本段运用空间顺序进行描写,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搭配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有姿。
作者使用多感官结合的写作方法。从“碧绿的”、“光滑的”、“低唱”、“烟雾”、“又酸又甜”中可得知作者运用了视觉、触觉、听觉和味觉。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景物,丰富细腻,具有立体感。给读者生机勃勃、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段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油蛉”、“蟋蟀们”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这里把覆盆子比喻成小珊瑚球,突显出覆盆子的小巧精致,为“又酸又甜”做出伏笔。
在这段话中,作者把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238班 孙凯基
文章第二段通过描写景物,突出了百草园的一切在作者眼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第二段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来进行描写的。开头先概括描写了整体的动植物,接着又具体描写了周围泥墙根的植物和动物。
这一段还运用了许多写作手法。“光滑” “长鸣” “低唱” “轻捷” “人形” 通过这些词语,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动用了听觉、视觉、触觉等,运用了“多感官结合”的写作手法,使百草园的景物更加栩栩如生。“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鸣蝉在树叶上长吟” 这些更是运用了“动静结合” 的写作手法,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这段景物描写,更是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是一句拟人句,把动物发出的声音写成歌声和琴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声音的优美。“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这是一句比喻句,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写出了它的形状,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让文章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不仅生机勃勃,情趣盎然,更流露出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238班 张凌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主要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
这段话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写整体时,从静景写到动景;写局部时从动景写到静景。用这种写作顺序能使文章条理清晰,有助于突显景物的特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使用了从低到高的写作顺序,“鸣蝉在树叶里”、“菜花"、“草间"用了从高到低的写作顺序。这样写出了景物的错落有致,有声有色,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这段话还用了动静结合和多感官结合的写作手法。动静结合体现在“不必说"和“也不必说”这两句上。分别是从低到高写静物和从高到低写动物,两者结合。这样写使文章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而“光滑"、“低唱"、“弹琴”、"拍"、“又酸又甜"、"臃肿"等词,从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等多感官,多角度的描写景物,丰富细腻,使景物具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
这段话还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油蛉……弹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它们的可爱。“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像小珊瑚珠″,通过与桑葚做对比,以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写的很富有生机和活力,更突出了覆盆子美味的特点。
采用一定顺序写景,大量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使用,景物的特点立刻跃然纸上,读者对百草园的美丽和有趣都感同身受。
238班 延安
这一段语言生动,内容有趣,顺序明了,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这段用了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条理清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忽然从草丛间窜向云霄。”这里整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而“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则主要是对泥墙根一带的昆虫,何首乌和木莲以及覆盆子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第二段不仅条理清晰,而且还运用了多感官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加有趣。让物体更有立体感。“碧绿”、“高大”、“紫红”、“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等这几处作者运用了视觉,从形态和颜色入手,“光滑”用了触觉,“低唱”、“弹琴”这两个词语则从听觉,通过油蛉和蟋蟀的叫声,突出了泥墙根的热闹,表现出了百草园的乐趣。
这一段的文字生动优美,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让人百读不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突出了油蛉和蟋蟀在百草园十分快乐,进一步说明了百草园十分有趣,给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不舍。“如果不怕刺……比桑椹要好的远。”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突出了覆盆子的小巧,圆亮和可爱。从这一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小时候十分大胆,好奇心极强,敢去亲自尝一尝。也突出了覆盆子的可爱,这让百草园更加有乐趣。
正是因为条理清晰,内容有趣,文字优美,所以才让人连连称赞!
238班 刘宇豪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百草园中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受到“百草园真是一个人间仙境”!整段文字值得我们鉴赏,学习 。
这段话先从整体写百草园的美景,再局部写泥墙根附近的景物。而仅仅是泥墙根附近,作者就用从下到上的写作顺序,描写虫子、何首乌还有木莲。这优美的描写,清晰的顺序,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副百草园的美景图。作者写作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值得我们学习!
这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的写作手法。作者对植物的描写就是静态描写,对虫子们的描写就是动态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可以使描写的场面更加鲜活、立体。而本段最后一句则运用“多感官结合”的写作手法,使覆盆子的色味呼之欲出,仿佛就在读者手中也有覆盆子。恰当的运用这些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使读者身临其境。
写作手法虽好,但怎能掩盖这让人读得津津有味的语言呢?本段语言生动优美,用词准确到位。“单是”一词让人感受到“只是泥墙根一带就如此有趣,整个园子岂不是一个儿童的人间天堂?”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突出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翻”和“按”则巧妙的体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和充满好奇心的特性。要是成年人,谁会去翻开断砖找虫子玩呀?
顺序合理,条理清晰,写作手法传神到位,使读者身临其境,语言生动优美,突出中心,真不愧出自名家之手!
238班 郭烨宁
本文的第二段是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空间顺序和写作手法,写了百草园的美丽景色。
那别具一格的空间顺序应是本文中的一大亮点。如“菜畦”,“石井栏”,“菜花”,“树叶”,高低错落,让我们有了对百草园粗略的第一印象。还有短墙根一带的景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等,条理清晰,使我们在鲁迅的笔下,一一认识了这些可爱的小家伙。
对了,还有一些写作手法,如: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和对比手法。“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等是静态描写。“长吟”“伏”“直窜”则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句子更加可爱、灵动。“光滑”“低唱”“长吟”“色味”“又酸又甜”是作者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把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融入到了字里行间。而最有趣的覆盆子和桑椹的较量也就在对比手法中开始了,“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读出作者对覆盆子的喜爱。
语言作为压轴出场,肯定是“重量级人物”。随便从文中摘录几个句子或字词就觉得生动,优美。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它们给百草园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还有“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一个个珍珠似的覆盆子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出作者愉快富有生机的思想。
作者通过运用诸多修辞和写作手法,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描写,绘声绘色,有滋有味,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将一幅百草园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师后记:作为初一学生,积累知识有限,虽笔法稚嫩,但经过指导也有模有样了呢。只要走在路上,就一定有风景。加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