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考大学,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不知该选择接受还是复读。选择是个人的事情,没人能帮忙,但我想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给小姑娘一个参考。
人生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幸福。海蓝博士把幸福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感官上的愉悦。比如吃美食,穿美衣,赏美景,或者可以总结说是物质欲望的满足带来的幸福。第二类是成就感。比如考到了理想的学校,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功成名就之类获得他人认同和肯定带来的幸福感。这两类幸福都是很短暂的,可能就是当下的一阵子快感,过后就没什么了。第三类是做喜欢并擅长的事情。第四类是温暖而持久的亲密关系。第五类是帮助他人。后面这三类幸福是能带来持久幸福感的幸福。今天不讨论幸福,只讨论当下的选择困境,我只想说第三类幸福。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的满足,并不是真正做喜欢并擅长的事情,那这样的工作很难让人感到幸福,也就是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不幸福。所以,能不能做一份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就很重要。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人,在年轻时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考大学,选专业,都是听家长的,而家长又是用社会的标准去评价,比如高收入,好就业,高社会地位,稳定等等,却甚少考虑到兴趣。当然,你也可以说干一行爱一行。我们都是社会的螺丝钉,拧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光。但细心观察下过来人,如果不是真心喜欢的擅长的事情,即使取得了世俗的成功,背后的代价可能是长期抑郁,早逝等。而一辈子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人,即使90多岁还如少年般激情四射,就像许渊冲老先生那种。至于人云亦云,随便选择一份工作庸庸碌碌度此一生的人,大都在幻想着退休后的自由生活,或者盼望着假期盼望着周末。
引用海蓝博士不完美,才美书中的一段话:我发现,“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误人子弟,太坑人了,苦是因为你学着你不想学的东西。当你学你想学的东西,你的感觉是如饥似渴。还有,“吃得苦中苦,方位人生人”的说法也根本不靠谱。如果你把既定的目标当作人生的全部,特别是当目标是功名利禄时,自然会苦,因为有太多的不甘不愿,太多的违背初心,甚至良心。苦,从来不是因为身体累,而是违背了心愿。做自己不喜欢又不擅长的,不苦才怪呢。
我很欣赏的一位妈妈“渡渡鸟”,她的儿子进入美国一所艺术院校,以刻苦严苛著称。刚入学就经常几个通宵连轴转。她担心儿子的身体。儿子让她放心,儿子告诉她所有他学的做的都是他非常喜欢的事情,虽然辛苦但他不觉得苦。我想那种加班猝死的人所做的工作绝对不是他真心喜欢的工作,仅仅是把自己当成了机器,身心疲惫到一定程度就当掉了。
如此看来,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真的很重要。可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孩子,真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吗?我觉得现代的中国式教育体制下,很难。但再难也要对自己负责,也要认真思考了。
其实,大学的专业不一定就是今后的事业方向。在大学里可能更多的学的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或者说一个开阔眼界的平台。但是不可避免,大学毕业找工作可得靠毕业证说话,除非自己创业。因此,选择大学选择专业就很重要了。
我的看法是专业比学校重要。毕竟,接触了一个专业,就打开了通往一个行业或者说一个事业的窗口,就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深入探索。而越是深入了解一个领域的背景,也才能加深兴趣,把短暂的兴趣变为长久的热情。但是前提是你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
如果你真的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那只能接受现状,在下一步的学习中不断了解自己,再深入选择都也来得及,有机会。但不能再浑浑噩噩了,一定要给自己设立长远目标,再根据长远目标制定中短期目标和计划。
在选择时,我建议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自己加以梳理分析,一个维度是自己的兴趣,一个维度是自己的特点,也许在梳理的过程中逐渐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一旦选择了,就不要再有任何纠结。不后悔过去,不担忧未来,过好当下,感受当下,是这一生我们都要修好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