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才愈来愈发觉当个父母不容易啊,能听懂孩子的话,能会问孩子的话,能够让孩子跟我们讲话,这都是需要学习的,父母会改变,孩子才能拥有幸福。
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与行为有直接的联系,有好的感受,就有好的行为,我们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比如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1.这样的例子就活生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后对话变成啦争吵,如果我们的感受被别人忽略我们是一种什么感受。用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来回应孩子的感受,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如果孩子有不好的感受,我们应该说出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听到我们这些话时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不要去否定他们的感受。当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2.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3.孩子通常会反感自己的话被完全的重复;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不开心时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陪在身边就足够了;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比如孩子:老师说我们每天只需要花15分钟复习数学就够了,但我花了一个小时才弄完,我真笨。家长:花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是容易让人感到气馁。有时越是想让孩子摆脱坏情绪,他越是沉浸其中,相反,越能坦然接受他们的不好的感受,孩子越容易摆脱烦恼。
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1.当人们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如果只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上面,比如床上有一块湿毛巾;提示,比如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孩子们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比如毛巾;孩子们愿意听到真实的想法,父母只描述自己的感受才有效,比如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写便条,比如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
三、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一: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二: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三: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办法。四: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五: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四、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问太多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五、学会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比如妈妈说:你描写鹰的这首诗让我很感动,我最喜欢这句扇动着巨大的翅膀。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你已经记了一个多小时的单词,这就叫做有耐心。
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
4.以身作则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受和期望。
读完这本书,觉得接纳孩子的感受,他开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有心事的时候,先接纳他的感受让他觉得我们的心是跟他一起的,他才愿意跟我们交流,再一个就是学会赞赏,用描述的语言去告诉孩子,孩子才能有动力去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