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的时候,有幸认识了一个著名杂志的主编,于是开始和她学习文章创作。在我还没来得及为自己作为一个新小编开始有2万+的阅读量沾沾自喜时,早一些进入杂志社的姐姐已经因为能够独立运营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而月入10万时辞职不干了,而今年年初更是耳闻她已经跻身百万阶层。
另一个朋友因为长得好看,化妆又厉害,在微博成了一个有几十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广告邀约接二连三,我悄悄打听了一下光是12月底的收入就有六位数。这着实让我吃惊了。
我们都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有无限的机遇和可能,只要肯努力的人,总会有回报。我们又生在一个最坏的时代。冷酷无情,只有竞争。金钱开始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指标。
我开始努力地学着朋友们的“成功模式”进行自我包装。可是我长得并不出众,也没有什么时尚穿搭美妆灵感,更不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于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身价飞涨,只能心生羡慕责怪自己的无能。
然后我又开始疯狂模仿那些百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我渴望有一天我也能有创作出优质的爆款文章,粉丝暴涨,在杂志社的年轻实习编辑里找回骄傲和所谓的自尊心。可是我依旧写不出来,甚至模仿的痕迹过于明显,渐渐失去了个人风格。
随后我又开始钻研学生党自媒体平台赚钱之道,我想要有一个自己的稳定的收入。我期待着有一笔横财突然从天而降,可是我还没得来及勾勒自己的人生蓝图,就因为胆小缺经验先被人骗了钱。(往期文章有写具体被骗经历,欢迎查阅,增强防骗意识)
失败的经历一次又一次打击了我,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中。我也开始明白了自己就不是这块料,于是开始回到现实,继续学习深造自己,却发现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有许多朋友无数次跟我说,你已经够优秀了,你别那么拼,别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可是人总是贪心的,我奢求自己成为了一个别人口中十全十美、名利双收的人。
我越来越在乎周围人对我的评价,只要有一点点否定的声音,我就开始恐慌。我就好像一只漏气的气球,任何时候,我都需要他人的肯定(就像是充气球的氮气)来填充我的内心,更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情绪变得捉摸不定,一会儿因他人的点滴褒扬而开心,一会儿为他人的漠视而感伤。
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我忘记了自己最初只是想做一个德才兼备,恬淡安静的女孩,而不是这样一股脑往前冲,一路狂奔却不及他人十分之一,感受差距带来的焦虑和羞辱感,而后迷失自己。
20岁这一年,我或许踏入了一个尴尬的年纪
我想要依靠自己却发现自己根本靠不住
我想要做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是谁
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被无数成功人士的故事所包围
而要想觉得自己不是个失败者
要想在周遭的圈子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去期望获得更多东西
这更多的东西就堆积成了渴望的身份和地位
可是身份的获得本就是件艰难之事
保有终生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随失败而来的耻辱感又让我陷入新一轮的困境。
细想这种对身份的焦虑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因为每个人成功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
可能性也似乎比以前更大
身份的焦虑无非是一种担忧罢了
如同承认自己嫉妒别人一般。
并非妥协,而是安静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心态的呢?
有一次杂志社安排我去采访一个突然爆红的作者,做采访提纲时,我突然发现她是我很久以前就关注过的一个作家,写的文字极其唯美而又有力量。我几乎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见她。和她交流的时候,她突然说觉得很没意思,以前很认真写了十几年的东西没有多少人看,而如今随手追了个热点倒是成了名。签约这么多,商业约稿这么多,突然想放弃了。我当时只是笑笑以为她是谦虚客套。过了几天我刚把她的采访稿写完让她审核时,她给我发消息说,我拒绝了所有的商业、公众号的约稿。
我看着她的那句话,愣住了。我一边在思考是什么能让她放着大把的钱不赚,一边羡慕她的安静和沉淀。这个世界太过浮躁,越是安静,越是看得清,越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
当我身边的好友一个又一个陷入抑郁症的困境却又假装很快乐开导我要保重身体不要心有杂念的时候,当知道一个很有冲劲儿很拼的同事姐姐因为连环熬夜工作做项目后在中标成功的当天晕倒在公司门口,在医院足足躺了十天半个月的时候。
我突然明白了。
明白了长得好看固然重要,但是日常习惯、体态内涵更重要。接东西要双手接,听别人说话时凝视着对方不轻易打断,有原则地赞同别人的观点,习惯性的一句道谢,不声泪俱下地讲述以前的痛苦,不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明白了我很多的欲望,很多对于身份的渴求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过多地关注那些日后在我的葬礼上根本不会露面的人对我的看法,使我把自己短暂的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是多么不值得。
明白了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是与众不同的。或许对一些人来说考上优异的大学就是成功,对有些人来说在北京拥有一套房,拥有一辆车就是成功,对有些人来说年薪百万,旅游犹如家常便饭就是成功。我没理由要求自己每一样都做得很好,我并不是一定要成为更好的人,我只需要按照我的方式生活。
也感激这两年虽然我一直焦虑,被金钱和所谓成功学扭曲了价值观,依然不放弃地努力学习,也算是有了一些拿得出手的能力和成绩。
也很是恐慌,如果不是一个优异的平台和坏境让我铆足了劲往前跑,如果不是男友的“及时止损”,今天的我是不是无所适从。
我开始努力读书,我开始沉下心思去规划自己人生的蓝图,去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会引起我焦虑的路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我逃避的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忆,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更是对他人成功的羡慕和嫉妒。
我学着把细碎的烦恼整理归纳,我学着不再把“我很烦“”我好着急“挂在嘴边,我学着平静地对待他人的成功,我学着像真正懂得生活的朋友一样去追求生活的质量。
从来不知道人生的路到底有多长,也不知道自己的内心究竟想奔跑多久,但只要努力地向前走,就是对人生最好的馈赠。那么努力,不是为了换取新一轮的焦虑,也不是为了感动谁,向谁证明自己,或许只是因为不甘心内心最好的自己被无辜遗弃罢了。而使我真正开始改变的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男朋友在某一天突然问我:“你是谁,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我想做什么样的人
“我想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果真是问到我心里去了,我认真思考后,我发现我想成为的是即使我没有办法优秀,我依然希望自己的心之所向是片片明亮。而不是什么百万富婆。
那么,我也想请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想一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你在追求什么?
是想进入顶尖的学府,随后换取身份地位的认同吗?如果是,那么就请去努力学习,踏实看书。还是你想要年薪百万?那么就努力去创造财富,就算碰壁也能早日明了自己不做春秋大梦。最最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
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社会和父辈的期许真的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嘛?我们好像习惯了研读他人的成功学,然后模仿,在同样的路上走着,并且希望可以比别人走的更快,更远,可是停下来想想脚下的路通向哪里,想想为什么我一定要和别人一样,我争取的到底是为了比较还是自我需要?
我听过很多朋友跟我抱怨说,啊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都快毕业了,我前途未卜,于是我什么都想要,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自己,才想着去模仿别人,想要复刻别人的成功。那么我就问你一个问题
现在的你,是真实地快乐吗?
或许还有朋友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我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现状。那么我就想告诉你,所有一切你觉得快乐的事就不是在浪费你的时间、精力和感情。你要做的是去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真正擅长的。而不是那些看起来能成功的事。
我为什么选择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写下一个看似不合时宜的话题,因为身边人起起落落得太多,倘若时常为乱象丛生的朋友圈所乱心,被身边突然成功的朋友所刺激,不能从这样的身份焦虑中走出来,再继续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事而担忧,这才是真正痛心疾首的事。
我希望屏幕前的你,新的一年,能够多和自己对话,试着认真热烈地生活,早起给自己做喜欢的早餐,在清晨的微风里把一天的事安排好,在享受做好后一件一件划掉的幸福,晚饭后和喜欢的人说说话,读读喜欢的书,洗漱完躺在被窝里看看喜欢的剧,在困意袭来时满足睡去。不要再熬夜到凌晨三点,不要再为焦虑辗转反侧,然后再开启匆忙的一天。
新的一年希望你有更辽阔的世界,更笃定的幸福
愿新年胜旧年,年年多聚无离散,无病无忧心常宽
2019,希望有我给你作伴
你要峰回路转,要柳暗花明,要有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