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就是小年夜了,准确来说是北方人的小年夜,南方的是腊月二十四,也就是明天,据历史记载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一说,等到清朝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首当其冲的就是给灶王爷打扫卫生,俗称祭灶。
那种灶台在城里已经不见踪影,但是对于农村家家户户的厨房里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佬佬,起么起得早,爬么爬得高,嘴里衔蓬毛。”这是我们小时候奶奶经常出的一个谜语,答案显然易见是烟囱,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奶奶不厌其烦的说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也兴高采烈的重复回答了一遍一遍,并且回答的一次比一次响亮,想着:“瞧,我们多聪明,奶奶你是难不住我们的,哈哈。”
小时候只要看见谁家的烟囱里炊烟袅袅,我们就知道谁家开始做饭了,蒸腊肉的味道香飘十里,可高兴坏我们这些小侠们,拿着筷子就直往隔壁王大娘的院子里冲去,胖胖的王大娘总是乐呵呵的招待我们,顺带赏了我们一人一块脆锅巴,就是用灶上的大锅煮米饭,锅底总是结了一层厚厚的锅巴,夹着腊肉甭提有多好吃,味道不比现在肯德基的汉堡差,甚至说平分秋色也不为过。
现在的我们都长大了,知识面更宽,眼界更广,但怎么都不会忘记奶奶的谜底,王大娘家的锅巴腊肉,小时候的味道,我们铭记在心。
最近听说农村为了治理大气,准备拆出灶台,消息一下来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村名们纷纷抵制,毕竟是烧了几辈子的大锅,不能说拆留给拆了。
村民们的反对也并无道理。灶台也算的上是传统文化了,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烹饪吃食,更象征着丰富的匠人精神,吃着灶台上煮出的饭菜,心里更加的踏实,它见证着一年又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经常在过年的时候听见从四面八方相聚而来的家人感叹:还是自家大锅饭菜吃起来香!
大气污染源真正来自于烟囱的成分又有多少呢?有这个人力,财力,物力,不如多去几家工厂走走,说不定,你的收获会更加的丰硕!
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年是文化的传承;年是家人的相聚,年是生活的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它的独特性,独特一致,独领风骚;它的地域性,各地文各有特色,互相交融;它的民族性和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在各个地方的年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叫做"春运"的现象,火车站,汽车站的归乡人,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寸步难行,但仍旧挡不住一颗颗躁动的归家之心。摩托大军反乡的场面更是让人震撼,不畏天寒地冻,不惧道阻且长,不惜与危险同行,只为能省钱给家里人添置更多的东西,只为能尽早与家人团聚。
小年夜,很多工作人员仍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我相信他们都已归心似箭,恨不得时间直接飞驰到大年二十八那一天。最敬佩的要数那些即使是大年夜也仍旧坚持在自己岗位上人们,他们是医护人员,警察,消防员,边防战士电力工人,铁路工作人员等等,他们无缘感受合家团圆的幸福,内心的酸楚不曾诉说,责任的坚守不曾放弃,只为一个朴素的心愿——千家万户的温暖与光明;病人的健康与责任;守护祖国的边境,百姓的安宁,你我回家的路!向这些可爱的人儿致敬!
说回到小年夜,小年夜的吃食也是颇有讲究的,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所以自然是少不了”糖瓜”这一传统美食,还有饺子,汤圆,油饼……让人垂涎三尺。
屏幕前的你们都是哪一天过小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