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啦,这次的题目我不会错过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一期的辩题让我有特别想说的欲望。这一期的题目是,地铁到底该不该设立“女性车厢”?太多年没打辩论,管不了几辩,也管不了是无实队的形式,来吧。
什么是”女性车厢“,顾名思义就是该车厢只有女性才能上,里面的座位只有女性能坐,男性是不能上的更不能去坐。这就好比众所周知的很多公共交通上的专座,比如老人专座,孕妇专座,残疾人专座等等。这些座位位置较好,空间宽敞,以鲜艳颜色区分。
在所谓的专座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在我的生活中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留下那个特殊的位置给到专座标识的人。即便没有,那个位子也会空下来,宁愿都拽着拉环左摇右晃。
那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了呢?我印象中有一段时间一个新闻上了社会热搜。那是一个中学生,因为身体不适,短暂的坐到了专座上,结果被一个老人破口大骂,扯着衣领拉下来,更甚着用脚直踢学生的头部。这个新闻有图有真相的曝光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舆论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学生不应该坐“老弱病残孕”的专座;但也有人认为,能够做到拳打脚踢的老人可能根本不需要“老弱病残孕”专座。这个事件的后续发展我无从得知,可是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座不专,占座,抢座。不知道都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戾气,一言不合就动手,完全不分时间场合,不顾形象,图一时之快和一己私欲,惹无尽麻烦。
每天一早一晚上班上学都是高峰,上班族赶校生如同蝗虫过境一般疯狂的涌入。一辆辆蓄势待发的公交车悠悠的开进站台,然后就瞬间胖了一大圈,一反来时的轻盈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的驶离,把一个个个体或者团体送到每一个公交站台或者目的地。公交车时胖时瘦,车上人来人往,载着所有乘客的目标和方向。
我知道地铁运营方提议设立女性车厢专座是希望给女性创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不再遭遇咸猪手。毕竟在炎炎夏日女性穿着越来越清凉,这在展现自己魅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吸引到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从表面上看这个规定确实照顾到女性,尊重女性很人性化。可是在我看来,却远远不是这个样子的。
本着“关爱”的原则,打着“保护”的旗号,最后落入弱化女性的逻辑,造成女性普遍无能无力的怪圈。这不仅无法从根源有效的解决女性遭遇的整体性别歧视,甚至在这样的“关爱”之下,将女性隔离开,使其以“惹不起躲得起”作为最终解决方式,而不是让其安全地融入到社会,造成了另一层的隐形歧视:因为弱者所以保护,因为弱者所以到别处生活。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大环境已经这样“乱”了(我不想承认,可是这就是现在主流媒体展现和鼓吹的),所以应该将弱者隔离保护起来,有多远隔多远。这样的措施,虽然看上去似乎是正面的,但是如不改变整体的环境,这样的关怀又能有多少作用呢?乘坐了女性车厢的人,就不需要坐其他公共交通吗?这一措施是不是也在暗示,乘坐非女性车厢的人就会处于更不安全的位置?只有一节的女性车厢如何保护那么多的人?如果多数女性涌入女性车厢,那么少数没有挤进去从而只能呆在普通车厢的女性,是否会面临更大的潜在危险?还有现在男女的界限也在渐渐弱化,谁也保不齐有人外表女性而内心已经是另一番模样,这样的人也去了女性专座,那其他人又将如何自处?
女性车厢一旦正式或者成熟的运行,会有更多相似相关的群体提出同样的诉求。比如哺乳车厢,残疾人车厢,老年人车厢,带宠物车厢等等。我们要这样将我们周围的亲密群体分门别类的隔开,遥遥相望?这是美好的愿景,却终难公平的实现。公共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一项的使用都以惠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为首要准则。时间、空间的分配最大化的利用起来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去年的”和颐酒店”事件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跟这个女性专座是一样一样的。在我们现在更多的领域,这样的措施和大流一旦被正当化和标签化,弱者遭到的侵害就会被更多的归咎于自己:已经说叫你晚上不要出门你为什么要出酒店房门,你已经残疾了不方便为什么还不安分,已经设置了女性车厢你为什么不去……整体环境的扭曲得不到纠正和反思,被压迫者受害者反倒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是不是跟我们当初的美好设想南辕北辙?
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强调”关爱女性”从而设置的女性车厢治标不治本,甚至导向了另一个缺口。记得那次事件之后,马薇薇说过:一出事就让女孩子多小心,然后传播防狼十八式什么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跟歹徒搏斗的。这年头,没点功夫还不配出门了是吧?!从来没有在荒诞的现实里赢过,但请不要每次都教我如何去顺从”。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成为绝顶高手,打遍天下无双手,可是我更不想生活的战战兢兢。笑在阳光下,走在春风里不算太奢侈吧。 (2017.07.01 虞七七)
《「十万个支持吗」第二期::你支持地铁设立“女性车厢”吗?》
//www.greatytc.com/p/0f62d19e82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