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么多年,我有一个感受,就是概念特别重要。往往很长时间想不明白、搞不清楚的问题,一个概念,马上就把乱麻理清了。其实,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都是搞不清概念,或者能够搞清楚问题的概念还没有被人发明出来。
一
拒绝对老杜来说从来都是难事。
有人开口相求,老杜但凡能尽绵薄之力,就会柔肠百转,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尽管自己时间不够、精力不足、能力有限。
所以,既往大半生的忙碌,好多都是自找的不自量力。
一次次陷入不会拒绝给自己造成的困境,老杜也会反思,也想办法,这个办法,过去一直觉得可行,就是先摆出一副拒绝的架势,让对方不好意思开口。
对方开不了口,我也就不需要面对内心的纠结。
这个办法,我一直延用到上个周末,就是看到朋友一篇文章的时候。
这篇文章就是上周日本公众号发布的《不含敌意的坚决——推荐韦雷娜·卡斯特的<怒气与攻击>》
二
老杜苦于自己读书范围狭窄,公众号推荐的图书总是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之内,所以向学有所长的朋友约稿,请朋友帮忙推荐他们读到的好书。
上周日,好朋友老悲(网名悲情玩笑)推荐了一本心理学著作——《愤怒与攻击》,老杜从中学到一个精彩的概念,也就是文章的标题——不含敌意的坚决。
一个概念,让老杜弄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读书这么多年,写字这么多年,我有一个感受,就是概念特别重要。往往很长时间想不明白、搞不清楚的问题,一个概念,马上就把乱麻理清了。其实,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都是搞不清概念,或者能够搞清楚问题的概念还没有被人发明出来。
三
老悲在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苹果(我们可以把她想像为一个美女,这样心理体验比较愉悦)去参加一个付费的学习班,结果上课时老师一直在与一个学员聊天儿,课堂上有效内容很少,她非常愤怒。
老悲问她:“你当时为什么没有表达意见?”
苹果说担心老师与那个学员会不高兴。
老悲要求她假设一下,如果必须表达意见该如何表达。
苹果先是害怕,后是为难,最后的做法是“把头转向一边,不对着我们,把手上的纸在沙发扶手上摔打。”
四
想像一下,假设你是老师或那个学员,正聊得热火朝天,忽然边上有人开始摔打,你会意识到什么?
第一,意见;
第二,敌意。
意识到自己的热聊影响到了别人,你会心生歉疚。可是一旦意识到了别人的敌意,你又会如何呢?
可能是以下几种吧:
第一,继续热聊,表示对敌意的不屑;
第二,马上暴发,直接面对敌意;
第三,感觉自己错了,停止聊天儿,但心里很不舒服;
……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哪一种,这明显的敌意都会让你很不爽。
五
我们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表达“意见”,还是为了表达“敌意”?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好好上课,能达到好好上课的目的就行。
要达到这个目的,表达“意见”就够了。
“敌意”是不必要的,甚至是不应该的。
在文章的最后,朋友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法:“苹果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不卑不亢的甚至可以微笑着用温和而又坚决的态度,对老师和那位学员说‘两位在下课的时候交流比较合适’”。
态度很明确,但没有敌意。
这就是“不含敌意的坚决”。
六
不含敌意的坚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恰恰出现在人们在沟通交流中非常重要而又常常想不清楚做不明白的部分。
人们在交流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反对的意见都天然带有敌意。当我反对什么或拒绝什么的时候,我就站在了对方的对立面,就是与对方为敌。
这种观念其实很幼稚,就像老杜小的时候跟家长去看电影,大屏幕上出来一个人物就会问家长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在那个时代的教育中,一切都是二元论的,比如人只有两种:好人/坏人。
七
后来,老杜长大了,已经知道很多事情不是非好即坏,人也不是好人/坏人这么简单,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还是会有意无意的运用这种“不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思维方式来看世界、做事情、判断是非。
比如,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定义为朋友/敌人、善意/恶意等等。美女苹果认为自己一旦表达了意见,就是恶意(敌意),自己就会成为对方的敌人。
而“不含敌意的坚决”这一概念恰恰跳出了二元论的怪圈,告诉我们要表达的仅仅是意见,不是敌意。意见不是天生就带着敌意,意见与敌意不是一回事。老悲教苹果如何表达“不含敌意的坚决”,老杜也从中明白了,要用“不含敌意的坚决”拒绝别人提出的我力所不及的请求。
一个概念,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样的学习,感觉真好!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