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先生说,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产生属于他自己的建筑,就像故宫。故宫,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者。
去年的时候,我偶然看中央九播出了一部纪录片,一开始画风就是娓娓道来,青石板路,四合院,小物件的精妙,感觉清新拂面,看过之后觉得很喜欢,但是没太在意,今天才知道原来当时引起很大热议。有人说这是纪录片里的一股清流,我觉得,但凡纪录片,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说清流,也可能还有小溪、黄河,或者山间的风。可是《故宫修文物》却给制作组带了一个意外的欣喜,本来以为是小众,但却没想到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点赞最多,以致报考故宫博物院员工的人数暴增,都想去故宫修文物。
这个年龄段是我们的接班人,无论他们是觉得这件文物好看、神奇才选择,还是因为浪漫主义色彩而选择,还是因为被里面从16岁开始就在故宫修钟的王津老师所吸引,但我相信这代成年人已经有了自己考量过的人生观,较之以往,或者眼下,可能还有大部分人选择的人生道路是出人头地、当官,这帮报考故宫博物院员工选择当个小工匠的年轻人,不可否认,总会有是真想认真学门手艺、以爱好为出发点选择职业的吧!这是最欣喜看到的,这也是这门职业的荣耀,因为是真的有人爱好它、做好它。这也是这个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表现。
《我在故宫里修文物》里的王津老师,清瘦、干净,头发略带灰白但是浓密,认真工作的样子确实自带光环,王津老师16岁在故宫学徒,到现在工作了39年了,连办公室都没换过,直到现在。当采访他时,说他现在被很多人喊“男神”,王津老师有点不好意思也很谦虚地说:“可能大家是觉得故宫的文物好看,并不是真的觉得我是男神。”
这其实就是当代的手艺人,也是古代说的“士农工商”里唯一传承有序的真正的工。维修文物,是一个穿越古今与千百年前进行对话的职业,很有趣,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