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娅俪老师做代继的时候,写到了妈妈,我相信很多伙伴们在那时心里都会被深深的触动,妈妈总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我们想到妈妈,总会觉得她唠叨、情绪化,但却永远都少不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因为妈妈永远都是干活最多的人所以她才会唠叨;因为他心疼我们心疼我们的家,所以哪怕她受了委屈都会隐忍着。
结了婚生了娃,才开始真正的理解和看见妈妈,看见她的委屈、辛苦,看到她隐忍的背后是对我们的心疼和对我们整个家庭的顾全大局……我爱我的妈妈,永远。
写到孩子的时候我也看到,孩子会深深的受到父母的影响。于是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我的生命状态好了,孩子才会更好。所以我们都必须好好爱自己,好好生活。
今天分享了一个案例:5年级的孩子被同学强迫吸烟、打女同学,这位孩子因为害怕选择了屈服。做为妈妈,我们看到了什么,又该如何去保护和引领孩子呢?
娅俪老师给出了方案:
1.跟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需求,倾听孩子,评估孩子可以承受的程度。
我们想要解决要一个结果,是要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你觉得舒服为标准。
问问孩子想要解决到什么程度?是要让对方跟自己道歉,还是让那些孩子不再欺负自己了就可以?我们只有按照孩子的需求处理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支持。 如果我们处理不够,孩子得不到支持; 如果我们处理太过,会让孩子承载不了,我们反而会扔一个烂摊子给自己的孩子,面对学校和同学的是孩子自己,孩子的心理强度可以面对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孩子是当事人,他之所以被霸凌,说明他在某一方面是弱势的,我们要考虑和评判孩子心里的承受能力,要询问孩子自己想要解决到什么程度。如果我们太强,孩子又太软弱,孤零零的,我们闹一闹走了,孩子却要独自面对我们扔下的一个烂摊子。那么我们不是在帮孩子,是在借着泄孩子被欺负的愤怒,泄自己养育不当的愤怒、泄孩子软弱的愤怒,这会让我们失去理智。要弄清楚,我们在办谁的事?在解决谁的情绪?
我们应该解决的是孩子的心理,而不是我们的愤怒。
️ 2.跟老师合作,表达我们的诉求和对孩子的担忧,跟老师沟通听听老师的意见,请求老师多多关注和保护到自己的孩子,可否留意一下卫生间等比较隐蔽的地方。
我们不要惹老师,不能不依不饶,老师批评那些孩子,是可以帮到孩子,我们没有办法24小时待在学校,所以我们必须圈住老师,合作老师,和老师一起保护孩子。
️ 3.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新建设家庭环境和孩子的心理,给孩子心理力量。
我们的孩子也有责任,我们是要为孩子的担心和屈从负责任。他的确抽烟了、也的确打人了,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因为害怕而选择了屈从。但回家,一定要告诉父母但无论如何,我们要领取属于自己的责任。
孩子面临的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他凶悍的程?
我们的孩子被威胁的时候他的心理是什么感受?
有人会选择也屈从,有人会选择不屈从,区别是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危险的选择屈从他是在保护自己,是正确的。我们就是必须要引导孩子做一个能屈能伸的孩子,遇到危险临时屈服一下是没关系的,不能让他做一个愣头青!
关键他屈从了,回家应该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回家跟我们反馈,寻求我们的支持呢?
我们的亲子关系如何?
孩子是否具备求助意识?
遇到任何事情,我们先要领取自己的责任,这有助于我们理智的处理事情。当我们不能看到和承担自己的责任,会把事情的责任全都推给别人,这会让我们极为愤怒,一旦被愤怒会冲昏头脑,会我们的要求会偏离客观事实,反而给自己造成困难。
我们想要替孩子摆平外部环境,保护我们的孩子,我们要解决到什么时候?我们要解决的应该是在家里给到孩子心理能量,让他心中无惧,给孩子心理建设上能量的加持,如何科学有效的支持到孩子。哪怕孩子当时为了自己的安全屈服了一下,事后也应该去跟我们求助,不让事情恶化。
再举个例子,孩子一次又一次跟你说同学拿了他的橡皮,我们不要“没关系,不就是一块橡皮吗?妈妈给你买10块~”。我们要明白,孩子之所以一直跟我们说,就不是橡皮的事儿,而是橡皮被抢走带来的感受了,这种感受让他消化不了了。
孩子太听话并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把孩子管的太紧,孩子在外遇到事情,我们要和孩子圈在一起,让孩子真的相信:父母是他永远的后盾,发生任何问题都不要怕,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