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之于高楼便如《论语》之于今人,研究古塔用于高楼便如新解《论语》应于人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讲『君子之于天下也』,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人,所谓是无亲无疏。他没有说一定要跟谁亲近,也没有一定要跟谁疏远,没有亲疏,他没有这个分别,他只用什么标准?用义,『义之与比』。这个比字,雪公老人批注说,「比者,密也,和也」。这个比就是亲密,就是有融合的意思,「义之与比」就是以义为亲密。换句话说,我所亲的是道义,跟义融合在一起。《朱子集注》当中把“比”解释成从也,比者从也,从是跟从,这个意思也说得很好。所谓是「唯义是从」,对一切人不分亲疏,只讲道义。处事待人都以道义为准绳,这是一个君子。
读《论语》这句话时,大家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不讲亲疏,我们为什么讲孝?孝顺父母,父母是我们的亲人,那我们对父母跟对别人,怎么能够不一样?这个问题一直在思索,这个疑情许多人在那参。说这个宇宙真相是什么?都是我们念头变现出来的,宇宙一切万物一念而生,但是我们这个念头相续不断。一个念头只有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这么短,所谓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之一秒。这一秒钟里面产生的宇宙,含有圆满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小至原子、粒子、夸克、电子,大至星系、星云,全是我们这一念所生。这一念时间太短,但是它第二念又生,念念相续不断,它停不下来。所以我们看到这宇宙相续的现象,其实这个现象是个假相,它是一念一念都不同,叫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似相续,其实是一念念断开。就好像我们看电影,底片是一张张断开,但是影出来在银幕上我们看的是相似相续,电影有情节连在一起了。
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原来宇宙万物都是我自己,就是我的念。我的身固然是我自己,所有一切万物都是我自己。就好像我的身体,我每一个细胞都是我,不能说我这身体只是我心脏,或者是我的头,那不是完整的。全身所有细胞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自己。用这个比喻我们能够了解,整个宇宙就是自己,所有众生就是这宇宙中的一个细胞。所以对宇宙万物、对一切众生都需要爱,都需要关怀,不分亲疏。不能说心脏我得亲一点,我就爱它,脚我就不爱它,它是疏远的,我把它砍掉也无所谓,这个就错了,这就是不自爱。所以放下自己小我,你才能知道原来宇宙真正是一个自己。
君子他明白这一点,他明白天下原来就是一个自己,所以他对天下『无适也,无莫也』,无亲无疏,没有分别执着,对一切众生平等的爱。平等的爱就是义,义是什么意思?「义者,宜也」,宜就是合适的、应该的,所谓合情、合理、合法。为什么他做的事情是合情合理合法?因为他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要是一落到分别执着,他肯定做出来的不符合义,因为他有亲疏的歧视,他有分别。所以这我们才明白,原来夫子讲这一句是希望我们放下亲疏的分别执着。你不放下分别执着,你怎么能够合义?「义之与比」就是跟义相和,唯义是从。其实义是讲我们的行为,行为本来应该是义,是符合道义的,只是我们有分别执着了,所以才干出不符合道义的事情。现在把分别执着一放下,你就能够回归到道义上,就这么简单。
《论语》读之,研之,审之,解之,用之,后贯穿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