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有过这样的疑问:“自人类文明产生及发展以来,语言这个东西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是怎样学会说话的?”
那么首先,动物之间,尤其是同种族之间能相互交流吗?答案是肯定的。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小时候在农村,我奶奶家养的那条花狗晚上不知道为啥嗷嗷叫一阵儿以后,就能听见村子里其他户人家里养的狗也跟着此起彼伏地嗷嗷乱叫。嗯,这应该就是他们的聊天方式,聊聊今天吃了什么,看见谁了,去哪儿撒了泡尿拉了泡屎,和人们晚上坐在一起聊聊闲天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请善待动物,看见流浪猫狗,别犯贱,上去就踢人家一脚,结果人家回去后在其他的同类面前骂你八辈祖宗。
动物既然能相互交流,而人也算是动物,一种高等动物,那么会交流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早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先们,也就是那些刚刚从猿类进化而来,站起来不久的智人们,身上裹着树叶兽皮,用最原始的工具来刀耕火种,砍柴打猎,进行这些简单却是用以维持生活的生产活动时就开始有了一些比较简单的交流。(即使是仍处在猿猴“形态”时,也是有简单的兽语交流,不信你们看现在的猩猩、狒狒、猴子这些,都有自己的叫声)
这种所谓的原始人之间的简单交流,要说是语言交流,可能不太严谨,倒不如说是用一些嘴里发出的简单音节加上肢体动作来传达信息。比如上面这幅画上,右边蹲着的这位祖宗,看着这个拎着大鱼的人,叽哩哇啦叫了一通,还能点点头,对此表示赞许,心说:“牛逼牛逼真牛逼!” 然后画左边有一个人,高举着刚捕到的鱼,朝着三位主角这边,从动作上来看,意思是:“快看,我也很牛逼!” (我无法确定,竖大拇指这个动作用来表示夸奖含义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而且不同的文化群体夸人所使用的手势不太一样,甚至,竖大拇指这个动作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里是用来问候别人母亲的,所以不要出了国,到哪儿都竖大拇指来夸人家)
让我们再把时间从原始社会推到现在。之前因为浅尝辄止地学过一些外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语言的发音里,a、e、i、o、u 这五个元音都是绝对必不可少的(还有不少语言里的元音不止这五个,但是我认为这五个元音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他的元音也是基于这五个被“创造”出来的,哪怕是英语里骚气满满的梅花音 /æ/,不也是ae基友靠背走,摆个姿势叫69吗?)
后来有一次我灵(xian)光(de)一(wu)闪(liao),做了一个实验,诸位也能自己试试看,很简单,不借助舌头的变动和嘴唇的碰撞,无论你怎么喊,怎么叫,你发出来的音都离不开a、e、i、u、o这五个中的任何一个,也就是说,你没法自己创造一个与这五个完全不同的新元音。
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在最原始的社会时期,也就是语言刚刚有雏形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互相交流喊出来的就是这五个元音。但是每天做的事,经历的事很多,五个读音根本不能满足叙事的要求,会出现重复,于是祖宗们就开始刻意地进行音节的组合、停顿、甚至发音的长短,例如 aaio, oiau这种组合,或者a-iu-oe这种。这样以来,五个基本元音通过排列组合,即可产生上百种不同的组合,用以在生产生活中去表达更多的意思(要不怎么把他们称为“智人”,高于其他物种的智力就是统治世界的基本前提)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点,我来举一个好吃的栗子吧。
话说N久以前的某一个下午,原始人们居住的村子口来个一只缺心眼的老虎,然后某个缺心眼的原始人发现了正虎视眈眈看着自己的这只花斑吊睛宽额大虫,吓得惊慌失措,大喊“啊啊啊啊”,其他原始人听见了叫声,听到了恐惧,感受到了威胁的来临,于是大家抄起棍棒石头冲出来,团结合作,一起把这只大虫打死了,消除了威胁,解除了警报。然后大家高高兴兴,像娶新媳妇儿似的把这死老虎抬回去分而食之。(老虎:嗯,我就是来送外卖的)
过了两天,这个缺心眼的原始人为了报答大家的救命之恩,把采摘来的野果子和烤好的肉(也有可能是生的)摆了慢慢一桌(di),跟满汉全席似的,大声喊叫着“啊啊啊啊”,让别人来吃,结果其他的原始人听到叫声,产生了误会,误以为又来野兽,然后大家抄起棍棒就冲过来了,心想,又有新鲜肉吃了,那缺心眼的老虎在哪儿呢?结果来了一看不是这么回事。估计冲进来那帮人就是下面这种感受 ↓
然后他们很生气,和那个叫他们来吃饭的原始人吵起来了。
“aioeiaioie?oiauueai!oioeaaeiouaoiueaaaueio!”(你似不似撒?鬼叫个P啊!害我血压升高,你赔我误工费!)
“eauiuoiaaaeuioiuiieo?eieauiauiaoeuiaueiauioeaiao!”(我是来叫你们吃饭的,冲进来这么多人干嘛?一个个拎着棍棒,吓我一跳,还以为你媳妇儿坦白了)
通过这种类似的事情,原始人发现,不能这样,对不同的事,喊法一样会产生误会,于是他们刻意地开始用其他的音节组合来把“野兽来了”和“该吃饭了”这两件事区别开,以避免误会。
随着人类对自然改进的复杂程度变得越来越高,语言也开始不断被完善,从最早出现的五个元音,再到新的元音被创造出来,之后通过舌头和嘴唇的配合,又有了辅音,再后来还加入了流音,闪音等更为特殊的音节,使得人类语言变得更加细致,表达事物的音节组合更加丰富。
说到这儿,请注意一个细节,当时对同一个事物的叫法只是该部落内部,大家约定俗成的统称,比如,A部落把“野兽来了”称为“aaoie”,B部落则称为“iauio”,在几万年前的原始社会, 那会儿也没有飞机火车轮船的,除了因为自然灾害被迫的迁徙,原始人也没有“旅游”这种刻意的出游意识,长期的地域隔绝使得语言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语言里,说法各不同,甚至差异极大,例如蝴蝶,中文叫 hú dié,英语叫 butterfly,德语叫 schmetterling,法语叫 papillon。(当然,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语言之间也开始有了一定的“互补”,例如罗马帝国的扩张将拉丁语带往整个欧洲,并影响了后来欧洲各语言的发展,当然,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这种语言不断改进及完善的现象究竟持续了多久,无人知道,但是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即使是到了当代社会,人们仍然在根据自己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的变化来改进语言,使其变得更符合自己的需要,比如2016年,法国教育部就决定进行法语改革,虽然遭到了愤怒的法兰西人民的坚决抗议.....
聊完了这些,我突然想到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究竟是谁,或者说是什么样的能力使得我们人类拥有了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