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一句话:“人总是要吃饭的,而信息是大脑的食物,在你获取信息的时候,就是大脑在吃饭。”
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一个人一天的阅读量可能相当于古人一年的阅读量。在面对如此大的信息量的情况下,如何快速的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如何让自己在信息的浪潮中成长为一个弄潮儿,驾驭信息大潮。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我的同事小明,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男孩,总是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学习各种技能,甚至不惜花钱去参加培训班,今天听说小强学烘培能自己开店,就急匆匆的报一个烘培班,明天又听说表哥开花店赚了不少钱,就又报了一个花艺培训班,后来他又听说,营养师这个职业很稀缺,就又跑去报营养师培训班。久而久之各种资格证他倒是拿了不少,就是没什么用处。他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没有什么问题?你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呢?
其实,这是陷入了一种学习障碍,就是当大量的信息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不能辨别什么才是真正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形成了信息污染,它让我们产生“努力学习和持续进步”的错觉。那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下面我从7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下我的方法:
1、确定目标
就是制订好自己的短期目标,当你定好自己的短期目标后,你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会自动关注到与你目标相关的信息,进而筛选有用的信息。
2、把信息归类
把上一步关注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杜绝无效信息,保持专注。
一定要果断的剔除与目标无关的信息,我们平时之所以无法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就是在面对海量信息都想获取,不去做取舍,无法保持专注,导致最后什么都学,就什么都没学到。
3、要做好信息检索库
[if !supportLists]² [endif]归类信息,将简书、公众号、微博等荻得的信息收集到印象笔记或 onenote等笔记管理软件中。
[if !supportLists]² [endif]收集时要有1~2句总结的话,或思维导图和提纲,便于以后检索。
4、互联网与自媒体信息的筛选
比如看文章:
[if !supportLists]² [endif]微信公众号:受众多,大神多,文章杂,适合泛读。
关注优质公众号,公众号之间会不定期互推,也能找到其他的大神。
[if !supportLists]² [endif]简书、知乎:适合主题阅读。
5、对书籍筛选
[if !supportLists]² [endif]经典书籍的阅读;
[if !supportLists]² [endif]通过优质公众号推荐2022年必看书籍或一定要30岁前看的书等等进行查找。
6、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通过不断的筛选,提升自己对优质信息的洞察能力。
[if !supportLists]² [endif]如何判定自己找到的书值得当下读。比如豆瓣可以印证是否是好书;
[if !supportLists]² [endif]通过了解简介获取书中的大致内容是否是你当下要学习的。
7、一定要有输出
获取信息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内化后通过写作或教授等方法输出,再次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初衷就像一个靶点,刚开始时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前面的道路也并不清晰,那么根据初衷制订的目标,就像我们为了这个模糊的方向所做的瞄准和聚焦工作,在我们目标慢慢实现的过程中,这个初衷就会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渐渐的连成一条线,最后会变成一条路,这条路也会变得越来越宽阔,初衷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很清晰明确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