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听樊登讲书《思辨与立场》,提到阅读的偏狭带来文学的遮蔽性。这句话深得我心,与我最近的阅读范畴有关联。加缪的这本《局外人》算是很早就买,但是一直未读的。很薄的一本书,权当打发时间的背回老家,以防同时带回去的《南京传》读完没的读。没想到是偶尔的打开后就不释手的一夜读完。
可能之前搁置也是被推荐语给吓到,“存在主义”这次在我本来就很缥缈,我一向对“主义”什么的都避而远之。但凡需要花脑子的阅读其实我都很懒得去想,倒是近两年开始读了一些花脑子类型的书。所以现在读《局外人》却很容易的理解其意义。“存在主义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以上来自百度“存在主义”。对应《局外人》更有助于理解。
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这是极难的。人类世俗与社会意识形态是主流,如书中的莫尔索主人公,与其说是被法律判处绞刑不如说是被主流世俗和社会意识形态所绞杀。“我不是这里的人,也不是别处的。世界只是一片陌生的景物,我的精神在此无依无靠。一切与己无关。”冷静、看似冷漠而无动于衷的情态,是一个人精神上无意义的表达,却被强加以世俗约定和社会意识形态禁锢为暴虐冷血杀手的判定。的确是荒诞的,也凸显以法律公正为外表的一种司法专政,揭示精神暴虐把一个淡然超脱、温良柔顺、老实本分的人变成了冷血杀手。
加缪书写塑造的莫尔索是文学史上一个很独特也很新颖的人物,在书写的架构上也很新颖独特,简短强悍而有力。个人认为其法庭审判是高潮,加缪带我们去看了一场司法对人性和精神道德的残杀,且着重描写司法程序却把被告排斥在局外的荒诞方式,契合书名《局外人》,这种独特的视角是对当时法律荒诞的审视。相比之下,莫尔索更关心的是大海和月光。失去生命的恐惧还不如对失去亲近大海的自由强烈。
篇幅不大,书写冷静,短小精悍的故事和人物,直达《局外人》所要表达的内核,不愧为现代文学经典之首,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