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青州人隐蕃,逃到东吴,上书给皇帝孙权说:“我曾经听说,纣为无道,微子离开;高祖刘邦宽厚英明,陈平归附。臣幸蒙上天保佑,得以保住性命抵达。臣来此已有很多日子,而有司官员不过把我看作一般的归降之士,没有再考察鉴别,以致让我的微言妙旨,不能呈献陛下。再三叹息,困惑不已。所以自己到宫门前呈上奏章,希望能够得到陛下接见!”
孙权随即召他入宫,隐蕃叩谢,回答问题和陈述时势,极善言辞,仪态从容。侍中右领军胡综在座,吴王问他印象如何?胡综答道:“隐蕃上书语气大,好象东方朔,乖巧敏捷、善于诡辩,好象祢衡,可是才能却比不上。”
孙权又问:“可以担当什么官职?”胡综回答说:“不可让他治理民众,暂且在京都试任一个低等职务。”孙权认为隐蕃言论中很多地方谈到刑罚监狱,就任他为廷尉监。
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不断向孙权保荐隐蕃有辅佐帝王的才能。郝普尤其与隐蕃亲密友好,经常抱怨叹息隐蕃屈才。于是隐蕃门前车马云集,宾客盈堂,卫将军全琮等都倾心接待。唯独羊衜及宣诏郎、豫章人杨迪,拒绝和他来往。
潘浚的儿子潘翥,也和隐蕃交往应酬,还赠送物品给他,潘浚听说后勃然大怒,写信责备潘翥说:“我受国家厚恩,志在以生命回报,你住在京师,应当心怀恭顺,亲近贤能,仰慕善行,为什么和一个投降的人交往,还送他礼物!我在远方听到此事,心头震动,脸上发热,惆怅数十天。信到后,赶快到信使那里接受一百杖的责罚,立刻索回赠送的物品!”
当时人们都对潘浚的做法感到奇怪。没多久,隐蕃图谋在吴国叛乱,事被发觉逃走,后被捉到处死。吴王严厉责备郝普,郝普极为恐惧,自杀了。朱据被软禁,过了很久才解除。
[点评]
不得不说,这位隐蕃确实是个人才,二十多岁就将吴国君臣忽悠得神魂颠倒,如果放到现在,绝对是个成功学大师。胡综评价隐蕃,用东方朔和祢衡两人作比,可见,他至少是一个超强嘴炮。
隐蕃这种人,即使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是一种典型人物:读了一些书,架子拉得很大,又善于演讲煽动,现场才思敏捷,反应快,所以能疯狂“吸粉”。他的吸粉策略很高明,就是先搞定有影响力的人,通过“大 V”的嘴来为他做宣传,效果极佳。
然而,隐蕃的才是歪才,读的书不一定懂,专门弄些花里胡哨的,用于表演(相当于现在追“热点”,制造“爆点”)。他知道,只要粉丝多,流量大,就容易变现。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有歪才的人,就有歪心。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但忽悠了别人,连自己也忽悠了:粉丝的崇拜,让他产生了错觉,真的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于是失去了敬畏之心,开始胡作非为,最后身败名裂。隐蕃要在吴国作乱,要搞政变,那真是疯狂了。近些年,网络上一些拥有千万粉丝的大V,也是如此。某位大V曾说过,每天点评帖子,就犹如批览奏章一样,还真把自己当皇帝了。结果怎么样?不知自重的纷纷倒下了。
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怎么才能不上骗子的当。其实,骗子是很容易识别和防范的:一是别有贪心,贪念一起就会迷失心智;二是对口若悬河的人保持警觉,尤其是那种“传销式”语言;三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看他是否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这也是最关键的。隐蕃忽悠了不少人,但也有有识之士一眼看穿,潘浚就是典型。
关于“隐蕃案”,也有一种说法,说他是魏国派来的间谍。但这只是《吴录》一家之言,不太靠谱,很可能是为东吴这件案子遮丑。所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的时候没有采用此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