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学习,下台阶时不小心崴脚了,所以当我再次走进教室时,就成了一瘸一拐。最先看到我的几个小女孩儿,就凑过来问我:老师,你的脚怎么了?心里一暖,朴实是我的孩子们给我的最大的安慰。
坚持上完课,脚踝处肿胀的难受,刚要离开教室,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老师,我们村有个按摩的。转身望去,是那个近来让我头疼的浩,最近经常完不成作业,我正琢磨怎么“收拾”他,所以,一看是他,心下有些烦躁,刚想冲他嚷嚷,转念一想,孩子是看到我脚崴了,善意提醒我去按摩,我此时发作,是不是有点不识好人心?这样想着,就对孩子说:好的,我知道了,医生说72小时内还不能按摩,等过了72小时再说。听了这话,孩子像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满意的坐下了。
来到三小,面对着孩子们极差的语文功底,我时常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否错了,时间久了,这种质疑就转成了对孩子们的不满和牢骚。与以前所带班级的孩子相比,这个班的孩子真的是太差了,差的不仅仅是习惯,还有他们满不在乎的态度也时时刺激我,不行还不知道学,我在心里埋怨着,讨厌着,甚至想逃离。
不知道从何时起,对于我的唠叨和指责孩子们似乎适应了,麻痹了。常常在我毫无忌惮的批评时,孩子们都用沉默来回复我。
但在课余时间,却常常凑到我跟前,有一搭无一搭的跟我聊几句。很多时候,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让我感觉到他们的淳朴和温暖,心中的怨气也在我们的互动中一点一点减少。
像浩,近来跟他一直没好气,但他还能想到向我推荐按摩师,如此关心我,这样的善,我怎舍得用指责来回报呢?
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不是我们考核孩子的唯一区别,成绩只是他们人生很小的一部分,良好的品行才是成就孩子未来最坚实的基础。我们心中装着善,才会发现孩子们心中的善,才会引导孩子们向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