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很喜欢看《读者》,经常读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处处不招人待见的孩子,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生。每每阅读此类文章,我的内心总有微澜浮动,隐隐觉得这些伟大的教师是那么神圣。后来自己也成为教师,还记得初登讲台时的那份紧张与期待,期待自己也能成为那个“自带光环”的人,因为某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然而,现实总是复杂多变的,渐渐地我发现我渺小得如一粒微尘,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任何人,我开始怀疑那些曾埋藏心底的信念,教师哪有那么神圣。于是,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上,与学生的关系总是若即若离。然而,那些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是那么真实而自在,哪怕我刚刚才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转身后就看到他们嫣然一笑冲我喊道:翠翠老师好!我还记得那时午后的阳光,有些发亮的金色,刚好有那么一束照在了他们的脸上,我的心蓦然一动,不觉欣然而笑。
我想,没有此番经历的人,没有此种心境的人,是很难读懂青春那份洋洋洒洒、如诗般的美好的。也许正是因为懂得这份美好,童真的美好,青春的美好,才有那么多平凡的老师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正如泰国电影《我的老师》中那位一直寡言隐忍的老师,反光的镜片下,仍可见他的焦灼、心痛、坚定与欣慰。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位教师改变了七个少年人生轨迹与命运的故事。因为贫穷、家暴、重压、校园霸凌、感情失意等种种人生际遇,这些孩子误入吸毒的歧途,然而他们的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始终相信他们的本质并不坏。然而一人之力总是微弱的,学校社会的歧视,家庭关爱的缺失,让他们在决心悬崖勒马、重新做人的时候,再一次失去了心灵的支撑,选择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过量的毒品中释放内心的压抑与积郁。我觉得这是整部电影中最令人心痛的部分,烟雾缭绕下,那些曾经如阳光灿烂的青春,一点点消解弥散,取而代之的是瘾君子末日般的贪婪与享乐。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他们袒露心扉,说自己吸毒是为了能更有精力工作,赚更多的钱,来帮助妈妈缓解生活的压力;说自己吸毒是为了能好好学习将来还要考督查,当市长;说希望以后能在酒吧唱歌,能拥有自己的工作室,要当建筑师。
在泪如雨下的时候,我不禁思索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们并不是为了吸毒而吸毒,他们内心善良,且对未来怀有美好的希望,他们缺少的,是来自家庭的关爱,来自同龄人的善待,来自整个城市的包容。而在缺失这些关爱、善待和包容的境遇下,一位老师却做到了,他挽救了这七个误入歧途的少年,给了他们超越师生的爱,而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的时候,他却只是淡淡地说一句: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
至此我才懂得了,那些《读者》中一句话就改变了一个孩子一生的故事,在这起了推动作用的一句话背后,谁知晓那位老师曾付出了怎样的真情与心血。因为是老师,这一切看似不可能,却成为了可能;因为是老师,他们没有光环,却默默做着让灵魂发光的事业;因为是老师,那朵迎风绽放的玫瑰,才不因刺的存在而减一分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