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6

权力、谎言与爱情交织的钻石梦✔……

说起钻石,你会想到什么呢?先别急着回答,请来听听本书里的两个小故事,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共鸣。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末的日本,一位投资经理冈村宏太郎,用自己三个月的薪水,买了一枚钻石戒指送给未婚妻。多年以后,当他们夫妻对本书的作者讲起这段经历时,都表示自己并不喜欢钻石。但当时的日本盛行一个观念:一对准备结婚的新人,男方有义务为女方买钻戒,因为这象征着对爱情的承诺。当时还流行着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词:三个月的工资,换一生的幸福。

看看,商家不但成功地给日本人洗了脑,让他们相信钻石是一段婚姻关系中的必备品,还把价格锁定在了一个相当高的额度:要三个月的工资,才算有诚意。当时,九成以上的日本人都对此非常认同。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本世纪的日本青年对钻石没那么热衷了,但仍有超过半数的日本适婚人群认为,婚礼上不能缺少钻戒。

第二个故事,让我们转向非洲的安哥拉。从1975年到2002年,这个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内战,交战双方是安哥拉政府和反对派“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那“安盟”哪来的钱支撑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呢?除了背后大国的扶植,他们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钻石。

安盟控制着安哥拉东北的钻石产区,用暴力手段迫使当地人为他们开采钻石,再用卖钻石的钱买军火打仗。联合国曾经对安盟实施经济制裁,禁止他国购买他们出产的钻石,但钻石巨额利润的驱动下,自然有人想出对策,比如走私。本书提到,有一家保加利亚的钻石经销商,直接用军火换安盟的钻石,再把这些违禁的钻石运到非洲其他国家,伪造产地,贴牌外销,这些沾血的钻石就这样流入国际市场。

安哥拉内战结束后,本书作者采访了安盟前主要首脑之一鲁康巴将军,他反对“钻石带来战争”的说法,但随后的交谈中他也承认,钻石的贩卖确实助长了冲突,但这是安盟实现政治目标的必要手段。

安哥拉的故事并不是特例,在其他的非洲战乱国家,像塞拉利昂、刚果、利比里亚,也都曾有过类似的血钻贸易。

上面两个故事,就是钻石呈现出来的两面,一方面它被塑造成爱情、浪漫、岁月静好的象征,代表着令人向往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另一方面,它背后又隐藏着血腥、暴力与苦难。

我们本期要说的这本《欲望之石》,就将带你进入战乱的钻石产区、童工辛苦劳作的打磨厂、国际钻石巨头的钻石仓库,以及研制人工合成钻石的实验室,全面揭秘钻石行业的台前幕后。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资深记者汤姆·佐尔纳,他长期关注非洲题材,反映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著名电影《卢旺达饭店》,就是根据他执笔的传记作品《我辈凡人》改编的,这部电影获得过奥斯卡和金球奖的6项提名。为了写作这本书,佐尔纳探访了10个国家,有钻石的主要出产国南非、安哥拉,主要加工国印度,主要消费国日本,还有钻石市场的新兴力量加拿大、俄罗斯等等,通过实地探访,把钻石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来,呈现这个光鲜产业的种种不为人知之处。

接下来,我们分两个部分来讲解本书:

第一,钻石文化的形成以及钻石产业的台前幕后:比如前面提到的血钻,还有打磨钻石的童工、囤积居奇的钻石巨头,这部分会告诉你,为什么钻石这么贵?钻石巨头用了什么营销手段,来控制钻石价格?

第二,钻石市场未来的前景如何,新发现的矿藏、钻石的替代品、人工合成的钻石,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这些因素可能重塑这个市场的格局。

第一部分

要分析钻石行业的现状,我们需要先去追溯钻石文化的源头,看看钻石在历史中是怎样一点一点实现增值的。然后我们再从历史回到现实,跟着作者深入钻石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来了解这个行业的全貌,以及它背后隐藏的血泪史。

最先发现钻石的是古印度人,在3000多年前,印度的僧侣已经开始用在河边偶然发现的天然钻石来装点寺庙和神像,这催生了最早的钻石行业, 并让钻石成了印度知名的外销品。在15世纪之前,只有印度发现了钻石,一处货源供全球,一条从印度通往欧洲的钻石之路也由此诞生,罗马人将钻石作为黄金的等价物。

有意思的是,作为印度的近邻,古代中国人却没有接纳钻石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更推崇玉石,所以直到近代之前,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经济角度,中国人都对钻石并不感冒。

钻石到了欧洲人手里,被开发出更多的用途,中世纪的骑士们普遍认为钻石能带来好运,把它镶在刀剑或马鞍上,祈求平安。后来,骑士们也把镶钻的武器送人,钻石便开始向礼物的方向发展,增添了社交属性,更加受人欢迎。

把钻石热推上一个新顶点的,还要属下面这件事。

147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跟法国公主玛丽订婚了,男方送出一枚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这枚戒指后来被追认为史上第一枚婚礼钻戒,当事人无意中开了一个先河,让赠送钻戒成了新的婚礼风俗,这样一来,钻石就被和爱情联系了起来。

但你有没有想过钻石为什么这么昂贵呢?是因为它们稀少难得吗?

其实,从化学成分上来说,钻石一点不稀有,学过中学化学的都知道,钻石的成分就是碳。

说起这个问题的发现过程,还有一段趣事。1773年法国大化学家拉瓦锡,做实验研究钻石的成分,他偷偷把老婆的一枚钻石戒指用高温来煅烧,结果钻石变成了二氧化碳,消失了。什么东西燃烧后会变成二氧化碳呢?很显然,就是碳。这一实验让拉瓦锡轻松破解了钻石的成分,当然,事后也招致了他老婆的一通大闹。

碳这种东西,简直太多了。地球上的碳,占地球总质量的千分之四,相比之下,黄金仅占地球总质量的亿分之一。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碳元素都以钻石的形式存在,钻石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原子间结构是立体的正四面体结构,这让钻石跟石墨之类的同素异形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但毕竟碳储量的基数这么庞大,所以地球上的钻石储量也不会太少,至少比黄金要多得多。

但现实是,钻石仍然是一种稀缺品。造成这个稀缺的原因,有技术层面,因为钻石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所以多数钻石矿都埋藏在地下深处,开采难度较大,但更大的原因是人为的,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钻石出产大国,都已经将开采收归国有,每年定量出口,换取外汇,所以他们必须限制产量。而一些国际钻石集团,更是通过囤积居奇,人为制造稀缺,来维持钻石的价格,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会再细讲。

那一方面是出产方垄断惜售,一方面又是市场需求居高不下,这中间的缺口,就吸引了一些“特殊”的供货方来填补,佐尔纳经过深入了解和探查,发现今天在市场上的钻石,有三分之一是来路不正的“血钻石”。

2006年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过一部电影,就叫《血钻》,讲的是非洲某个战乱国家,军阀强迫平民开采钻石,拿到国际黑市上走私换取钱财。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赤裸裸的现实。本书作者曾深入探访中非、安哥拉这些盛产钻石的战乱之地。

佐尔纳发现这些地方的政府无力进行有效管理,钻石开采行业都由军阀或地方豪强通过暴力来控制,在他们的文化里钻石只是普通的石头,但他们明白这些石头在发达国家的人们眼里价值不菲,于是拼命驱使百姓挖掘钻石,榨取他们的血汗。

也会有平民不甘被剥削,冒着生命危险私藏采到的钻石。为了逃避检查,他们会把钻石装入塑料袋密封好,在封口上系上细线,拴在自己的牙上,然后把塑料袋吞进胃里,伺机带走卖掉。很快,军阀们察觉了这个秘密,他们盘查可疑者,如果发现谁的牙齿上缠着细线,就会用刺刀直接开膛破肚。

这些沾满血泪的钻石,最后大多都通过黑市,流入国际市场,成了我们的消费品。而军阀们又往往用卖钻石的钱来招兵、买武器,制造更多的流血,所以这些钻石是名副其实的血钻。

这是开采环节,充满血腥暴力,而加工环节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钻石原石要经过打磨加工,才能变成珠宝首饰,目前世界上钻石打磨厂最多、工艺最好的国家是哪个呢?就是最早经营钻石的印度。

从9世纪开始,印度发展起了一整套钻石打磨工艺过程。直到作者写作本书时,全世界92%的钻石产品,都是在印度的工厂里被打磨出来的。而且,印度是全世界唯一个能将一枚盐粒大小的钻石打磨出57或58个面的国家。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样巨大的工作量和细致的手艺,主要是由印度童工来完成的,他们在脏乱的厂房里,忍受着可能肺部永远受损的危险,将一块块钻石打磨得晶莹剔透,而他们的酬劳呢?每小时0.1美元,算下来一个月能挣30美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200块左右。

从被胁迫的非洲开采工人,到被剥削的印度童工,钻石产业的人力成本已经被压得不能再低,那为什么钻石还这么贵?这么大的利润空间,被谁赚去了呢?作者带我们往更深处挖掘,去看看销售环节背后的国际钻石集团,是如何获取暴利的。

19世纪60年代,荷兰人在南非发现了钻石矿,蕴藏量比当时世界上其他的钻石矿总和还多。很多人从世界各地赶来南非挖钻石,但只能有少数人成功了。

这些成功者中,有个叫塞西尔·罗德斯的英国人,买下了一片叫戴比尔斯的农场。1870年,在这片农场周围,发现了大型钻石矿,产量足有数吨。罗德斯注册成立戴比尔斯联合矿业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开采。在日后的经营中,戴比尔斯公司逐步兼并其他的钻石采矿公司,形成了其钻石业界的垄断地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让钻石的价格也随之大跌,但戴比尔斯公司借机兼并很多小型的钻石生产、开采、销售公司。到二战之前,戴比尔斯已经发展为跨国集团,握有世界上90%的钻石开采和售卖权,足有能力操纵市场。

1939年,戴比尔斯集团提出了4C标准,即用重量、色泽、明澄度以及切工标准四个指标来衡量钻石的优劣。克拉数越大、做工越精的就越贵。然后,又制造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著名广告语,向大家灌输“每个男子都应该为自己爱的女性购买钻石戒指”。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用钻石来证明他们对于终身大事的承诺,钻石在全世界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重新回升。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二战,戴比尔斯公司想出一个非常奇葩的营销方案,他们向美国人呼吁,你们应该多买钻石,你们买得越多,纳粹能得到的钻石就越少,他们也就没法用钻石来换钱买武器。

其实这个广告逻辑根本不通,但美国人在强烈的爱国情绪下,竟真的大量购买起钻石来。戴比尔斯集团也趁机推广他们的标准,并进一步提高价格,大发战争财。美国总统罗斯福大为震怒,认为戴比尔斯集团的做法非常不道德,下令调查该公司是否触犯了反托拉斯法。结果是戴比尔斯集团用巨额的钻石收入来公关,最后不了了之。

20世纪后半叶,戴比尔斯集团又卷入了南非种族隔离引发的风波、经历了收购血钻等负面新闻的压力等,都一一过关,虽然今天他们的市场份额跟独占全球90%的巅峰期已不能相比,但仍是世界顶级钻石巨头。

写作本书时,佐尔纳极其难得地获得机会造访了位于伦敦的戴比尔斯总部。他发现,戴比尔斯大厦金库里,其实藏着数十万吨的钻石。如果将这些钻石投放市场的话,钻石的价格将至少下跌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今天的戴比尔斯集团,仍旧在操纵钻石市场的供给,将大量存货放在自己手里,只有很少在外流通。

这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将本来供应很畅通的东西,故意削减产量或者销售量,人为地造成供不应求,使本不值那么多钱的东西生生炒成了天价。

当然了,钻石一步步从爱情的象征,到婚礼的必需品,不仅是创造了一种产品,更是创造了一种文化,而这是一个商家与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双向过程。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他们为什么也愿意为钻石买单呢?这个深层原因可以归结到本书书名中的两个字:欲望。包括了对财富的欲望,对永恒的欲望,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欲望,对恒久爱情的欲望……小小一块石头上寄托了太多的情感价值。

人很容易被闪亮的东西吸引,有人类学家解释说,这是我们的祖先寻找水的时候形成的习惯。钻石就符合“闪亮”这个特征,但钻石之所以能在众多有类似闪亮属性的东西中脱颖而出,是因为珠宝商抓住钻石的一个特性,成功地进行了“消费观念塑造”。

我们知道,钻石是自然界中最硬度最高的物质,珠宝商抓住这个属性做文章,说钻石的坚固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其实是一个修辞的通感手法,在逻辑上并不成立,但它精准地集中了消费者的内心。因为在多数的爱情关系中,双方即便再彼此信任,也难免会暗中揣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方愿意为爱情付出多少。爱情是无法衡量的,但既然有了钻石这样一个固化象征,那爱情也就有了量化考评的标准,“肯不肯花钱买钻石、肯花多少”,这个问题就被置换成了“肯为爱情付出多少”。

像开头举的日本的例子,戴比尔斯巧妙地针对日本市场,设计了“三个月薪水”的标准。这是因为他们瞄准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日本人重视家庭,作者还分析了日本深受儒家文化和武士文化影响,这两种文化都强调信守承诺、注重仪式感,另外很多日本男性还有大男子主义,好面子,根据这些性格特点戴比尔斯判定日本男性会接受“三个月薪水”这个比较高的定价标准,而对这些性格不这么突出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戴比尔斯宣传的钻戒价格标准分别是“两个月薪水”和“一个月薪水”。这些数字都不是随便想出来的,而基于对目标市场细致入微的研究,而采取的分众营销策略。

而对珠宝商来说,消费者对“钻石等于爱情”这个观念的认同,无疑意味着钻石的价值和销路,都有了保障。

好,我们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钻石之所以这么贵,更多的是人为因素使然,世界钻石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戴比尔斯等巨头的手里,他们通过饥饿营销,以及巧妙地消费观念塑造,让钻石价格居高不下。

第二部分

现在,国际钻石市场上已经有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出产钻石的新玩家入场,对于戴比尔斯集团的一家独大,这些后起的竞争者都不会满意,希望重新划分钻石市场这块大蛋糕。下面的第二部分,我们来讲一讲钻石市场上的新玩家们,用什么办法对抗戴比尔斯,借此我们还可以来推测,钻石行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打破垄断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开发钻石的天然替代品;二是生产人工钻石。

首先在替代品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锆石,另一种是莫桑石。

锆石是一种天然宝石,又称锆英石,日本称之为“风信子石”象征成功。这种石头最早在斯里兰卡被发现,研究表明,锆石是地球上形成最古老的矿藏之一,已测定出的年龄最老的锆石形成于43亿年前,年头比钻石久远得多。

天然莫桑石首次发现是在19世纪后期,地点是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陨石坑。天然莫桑石颜色多为暗绿色、黑色。多年来主要用作磨料,莫桑石的外观与天然钻石极为相似,肉眼很难分辨,也是物理特性最接近天然钻石的一种半宝石。

今天,我们在珠宝商店里都能看到锆石和莫桑石的专柜,价格要比钻石便宜很多,面向的主要是不愿意花大价钱购买钻石的用户。这些石头在阳光下,跟钻石一样熠熠生辉,肉眼很难看出差别,因此也就成了在很多国家广受欢迎的钻石替代品。

除了寻找代替品,另一个方法是人造钻石。目前俄罗斯和中国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在作者佐尔纳眼中,最接近钻石的人造钻石是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发明。他们模仿天然钻石的生长过程,制成了与天然钻石极度相似的人工钻石。

后来,又有一些人将天然气和氮气加热后,在洗碗机大小的压力室里形成一种碳等离子体,最后这种等离子体形成钻石薄片,也可以切割成钻石的形状。

这两种人造钻石最开始都带有金属颗粒的沉积,很容易与天然钻石区分。但今天的技术已经基本攻破这个难关,用肉眼根本无法识别。

人造钻石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在戴比尔斯等钻石商的压力下,世界珠宝协会等权威鉴定机构拒绝承认人造钻石的“名分”,而这些人造品在硬度之类的属性上,也确实和天然钻石还有差距。目前俄罗斯是人造钻石技术的积极研发者,早在冷战期间他们就发明了合成人工锆石的技术,虽然人工锆石在属性上距离钻石甚至天然锆石都还有差距,但他们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并且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实验室范围的研究,俄罗斯的人工钻石行业是明确面向市场的,这将是对现有市场格局最大的冲击。俄罗斯的研究人员自信地表示,随着技术的改进,品质和认证等问题都能解决,“戴比尔斯无法阻挡技术的进步”。

对此作者评价说,虽然俄罗斯人发明的不是合成真正钻石的方法,但他们这种技术本身,就对钻石业构成了致命威胁,因为它有潜力摧毁钻石业的根基,那就是戴比尔斯多年来努力让世人相信的:钻石是稀有的宝物。钻石的价格正是建立在这种人为的稀缺性上。


以上就是《欲望之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分两部分讲解了本书:

在第一部分,我们补充了关于钻石文化的背景,古印度人最先发现钻石,并销往欧洲,被欧洲上流社会所喜爱,作为礼品馈赠,又无意中成了爱情的象征。而钻石价格的高昂,主要是由于戴比尔斯这样的巨头垄断了大部分的钻石出产,用饥饿营销的方法,人为减少供给,来保证高价。而这样的供需缺口,让血钻之类沾染血腥的钻石流入国际市场,反过来又加重了钻石产区的苦难。

在第二部分,我们讲了钻石市场的未来,从替代品到人工合成,新玩家、新技术,以及新的消费观念,将可能彻底改写现有的市场格局,让钻石回归它真正的价值。

通过对钻石行业的介绍,我们看到,钻石光鲜的外表之下,隐藏了谎言、压迫、不平等等诸多的人类阴暗面。非洲人的鲜血、印度童工的眼泪、挖掘者的汗水、垄断集团的处心积虑,都凝聚在这块小小的钻石之中。

而这背后又透出一个很荒诞的现实:在资本的操纵下,一个东西的价格不取决于它的实际价值,而更取决于它的需求量。钻石就是这种典型,它对社会进步没有多少意义,但商家通过种种手段,成功地制造出了对钻石的需求,那么它就有了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钻石堪称最具代表性的消费符号之一。

除了书里的这些内容,我们再说说本书中没有讲到的我们中国的情况。20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走进了人造钻石市场。中国的实验室不仅能造出黄色的小巧一些的钻石,还能造出无色的较大的钻石。中国现在的钻石实验室已经有上千台设备了,这也意味着,人造钻石的数量将会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多。

这本书是2005年写成的,当时作者可能想不到,到了2017年,世界人造钻石有90%都是中国生产的。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消费国,年均消费量远超第二名美国和第三名日本之和,因此是钻石业巨头眼中的超级肥肉,而未来如果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了人造钻石,而不是昂贵的天然钻石,那对戴比尔斯这样的巨头来说,无疑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面对新的竞争情况,戴比尔斯一面推出鉴定仪器来鉴别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以此标榜自己的“优越性”,一面也悄悄准备尝试人工钻石,在2018年5月,戴比尔斯宣布将开始人工钻石的制造。

也许,钻石回归本位的倒计时已经开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继续学习现金流量部分的内容,首先复盘一下什么是现金流量三大指标。 昨天学习的是A1部分的第一个100,即现金流...
    搬砖大师阅读 401评论 0 0
  • 今天一上班,发现维护的网站除了问题,看了debug之后,总是出现Fatal error: Out of memor...
    gogocheng阅读 986评论 0 0
  • 亲爱的宝贝,看到你这么开心和沙子成为了好朋友,妈妈也被你纯真的笑容感染了,即使当时相隔几千公里远,但心❤却一直跟你...
    金晶花阅读 579评论 0 0
  • 那天之后他知道了她叫“小木头”,她也认识了早有耳闻的齐君。很久之后她才知道齐君家世显赫,父亲是省级高官,母亲是大国...
    露欣怡阅读 2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