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想做好都不容易。不但需要努力坚持,还要向更专业的人虚心求教,并找出自己的问题和弱点,怀着一颗匠心,细细琢磨,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进步。
01 机械朗读
几个月前,我第一次参加“谈写作/有声读书”的节目,朗读了三毛的《荒山之夜》。节目之后,一位文友和我取得了联系,先是和我探讨了应该如何表现不同类型文章,随后表示希望我能朗读他的原创连载童话。
当时,我很高兴,因为有人喜欢我的声音,有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因此,我当即答应了他的要求。
开始的几集,我带着简易的耳机,用手机进行录音。一般先看一遍文章,然后再轻声朗读一遍,就开始录了。从准备到结束,大约只用了半小时。文友对此已经挺满意了,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几年前,我曾心血来潮地买了一套比较专业的录音设备,出去旅游了一趟后,便几乎将它遗忘了。
于是,我翻箱倒柜地把它们找出来,连接好电脑,下载好录音软件,就开始了新的探索。先朗读好文章,再配上音乐,然后上传至喜马拉雅。
经过一番折腾,录制一集的时间将近需要1.5至2个小时,但音量更大了,音质也更清晰,噪音很小了。因此,我就把以前用手机录的几集全删掉了,重新录了四五集。
这一期间的朗读,我称之为“机械朗读”,只是简单地熟悉文章,稍微添加了一点情感,并没有太投入。
02 改文与练气
有一天,我录完一集后,将音频发给我的另一位文友听,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她给我提了些意见,还说了一句:“文章最后一段的一个词是不是读错了,你再检查检查。”
我赶紧打开文章和我制作的音频,对照着检查了一遍,原来是文友笔误了,我也就照样读了出来。
这件事发生之后,每次录节目之前,我就会检查一下的文章,有个别地方觉得用词不太妥当的,我就稍微调整一下,然后再进行朗读。和文友沟通之后,他也非常支持我的这一举动。
这个时期,我稍微用了点儿心,修改他的文章,但只是微调。一般修改一到两遍,然后再读两遍,再一气呵成,录制节目。
平时,我也比较喜欢唱歌,有时感觉自己唱歌和朗读的时候,气息不太稳定,所以我订购了一位民族歌手的练声节目,每天送完孩子回家的路上,我就跟着音频练习十几、二十分钟的气息。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觉得自己的音域宽广了一些,气息也更稳了。
有一次和先生去唱卡拉OK,连续唱了一个多小时,我的嗓子竟然一点也不累,一些高音,也唱得更自如了。以前我一般连唱三、四首歌,嗓子就有点哑了,得休息休息,才能继续“作战”。对于这样的进步,我也非常高兴。
03 文不厌改
从第八集开始,我不知不觉地更细致地修改文章。一般要改三遍,然后再大声朗读两遍,边读、边改,直到自己比较满意了才开始录音。当然,对文章的修改,是经过作者认可的。
录制节目的时候,哪里的语气读得不太好或者不够流畅的,我马上停下来,重新录。录完以后,再听两遍,一遍着重调整短句之间的停顿时间,第二遍则会修掉个别的噪音点。然后再配上音乐上传。
录到第十一集的时候,我联系文友,让他仔仔细细地修改文章,再发给我朗读。
我对他说:我的语文老师经常教导我们“文章不厌百回改”。
的确如此,每次改文章,都觉得有能修改的地方,只是一次比一次改的少。写好文章只是完成了一大半的工作,余下的,就是要反复斟字酌句。
我建议他修改的时候可以注意几个方面:
1. 删除重复的词句,个别的词语可以使用更浅显易懂一些的,因为是童话故事。
2. 修改个别的错别字。
3. 留意一下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词及标点。
4. 某些地方,可以再进行一些修饰,让文章更生动。
文友的工作比较忙,工作时间也比较长,他抽空进行了修改。他改好发给我以后,我依旧改三遍,读两到三遍,边读边改,然后再进行录制。
04 十二分的表现力
十天前,我和舞友们参加了一个舞蹈比赛。两名队友在开场前和一位工作人员在言语上有些冲突,不料,她就是活动主办方的评委。
跳完后,我们自认为是参赛队伍中跳得数一数二的,并且专业评委给我们的评分也比挺高的,但显然由于她的偏见,我们的排名很靠后。
我倒是非常坦然地面对这个结果,我认为一次比赛就是一次锻炼,既展现了美,又锻炼了胆量,已经足够了。
但是,几名队友愤愤不平,赛后怒气冲冲地找专业评委论理。我非常清楚:专业评委是主办方邀请过来的,他不可能为了我们去改变结果。但是,他和我们进行了一番交流,他的点拨,却让人终生受益。
他以前是学表演的,他说:“演员的一个表情或动作要想感染观众,只表现三五分是不够的,七八分也不足以动人,你得表现到十分、甚至十二分,才能影响别人,让人为之所动,才能让人哭、让人笑!”
我心想:演戏如此,舞蹈如此,播音如此,写作如此,凡事皆是如此吧。
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如何才能做到十分,甚至十二分,却是难上加难的。
有一段时间,我跟着师傅学太极,一套拳或者剑法,即使天天练习,坚持了一年、两年,可能还是打不出那股内劲,只是手上的动作越来越娴熟,身形越来越灵活一些罢了。
民族舞或新疆舞,学一支舞,也许只要一星期,或者十天半月的,就能跳得像模像样的了。但像要表现出一些专业人士的刚柔并济,或展现其中的张力、韵味,仍需要年复一年的探索,苦练各种基本功。
播音也是如此。一篇文章,首先要熟悉内容,然后要分析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身份年龄、性别习性、故事情境等,根据这些,再考虑用怎样的声音和情感去表现内容。
平平淡淡或稍有起伏地朗读,即使很流利,也不容易让人引起共鸣或记忆深刻,而是要做好前期的分析工作,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去表现。甚至应当把自己作为演员,一人分饰几个角色,去表演人物的动作或对话。
新近录制的第十二、十三集,我增强了一些表现力,但觉得感情还不够饱满,虽然比前面的几集有了一些进步,作者听完以后也说越来越好了,但我仍不太满意。也许我有一点完美主义吧,希望越做越精,不断地能有所突破。
不断探索和超越自己,这也正是人生之乐吧。
艺术涵盖的范围很广,也是永无止境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很难达到的艺术巅峰。需要我们怀揣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实践,去领悟,去感受。用一颗匠心,陪伴自己,温暖自己,在这条道路上慢慢地走下去。
走着走着,前方的道路会越来越宽敞,眼前的迷雾也会逐渐散开,你便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心,明确前进的方向。
加油!努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