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多年,不论自己还是身边职场朋友,尤其一些高薪但年龄稍偏大的朋友,或者技术型人才的朋友,都或轻或重的有过类似的心理担忧:会不会卸磨杀驴?会不会被替代?会不会被边缘?
确实,以前有句话叫“一技在手,吃喝不愁”。这句话在今天也不过时,但却有了新要求。因为今天技术迭代太快了,我们的一技可能明天就过时了!另外,职场也绝不是只凭技术吃饭的地方,它还有人情世故。
事实上,职场中以下四类朋友最有可能出现卸磨杀驴或被替代、被边缘:
一、双高类:
年龄高,薪水高,企业最喜欢的是年轻、务实、高效的人才,不管公司想不想愿不愿,公司人才发展都有一个客观趋势:优化人才结构,让优势资源、优势待遇倾向于年轻、务实、高效的伙伴。
二、功臣类:居功自傲
曾经的辉煌,为公司甚至立下汗马功劳,但却时不时拿出来炫耀或者对后来者不屑一顾,那么身上就会被公司添上:有机会拿下的标签。
三、核心技术类:
有技术是好事,但独霸核心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搞不好是只有可能被替代的,你说呢?
四、明日黄花类:或七年之痒或因循守旧
有个规律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婚姻有七年之痒,我们的工作习惯、价值也有个七年之痒,在一家单位待上七年,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我们身上都默默地发生着以下变化:温水煮青蛙现象,学习力和职业危机意识会慢慢丧失掉。让我们失去警觉和竞争力。甚至与社会脱节。
还有一个可怕的事实:七年的时间,一个人的价值在一家单位,几乎已经被“榨取”、“释放”得如同芝麻杆:所剩无几了。
其三,因为价值所剩无几,自己又处在七年之痒,因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思想身体几乎处于“半机械化”的因循守旧的状态,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社会,公司肯定不乐意。
那如何不失分寸的做好自我保护呢?一“心”一“场”二“进”加一“孵”,助力我们做职场常青树。
一“心”:随喜心
古语叫:怕啥来啥。我们发现:我们在生活或职场上担心啥往往就会发生啥。上课担心被老师提问,老师偏偏提问我们;工作担心出错,它就要出错……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句就是:有一颗随喜心。用平常心看待自己和公司。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公司充满信任,担心猜疑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相反它会让我们职场中不自然。那结果恐怕就是:猜测变成真实。因为实验证实: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我们觉得自己要被杀了,就会处处能感受到不友好。
心理学还研究发现一个现象:人们在害怕、受到伤害或感到绝望时,尤其容易受偏见影响。如果我们心中老是想着如何自保,公司要替代我了。那么,一是我们会不自觉与公司拉开距离;二是我们会不自觉产生保留;三是会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多想多疑。而以上这些都会最终影响我们的绩效以及工作表现,久而久之,公司也能感受到:你好像变了,你有问题了……这样不久,我们真的可能被边缘。到那时,我们可能还觉得庆幸:看看吧,被我预料到了,其实不是,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推进了死胡同。所以,用随喜心看待可能会发生的卸磨杀驴。
二“场”:有立场,弯道超车
今天我们不再像以前讲忠诚,因为觉得忠诚不人性,但在任何时候、任何组织、任何事情,立场永远是最后也是最前的底线和标签。
(1)不管身处何位,能力多强,技术多精尖,功劳多大,只要没了公司立场,我们肯定被卸磨杀驴、被边缘;
(2)相反的,只要立场坚定,虽然职场不是养老院,但凡有点价值,公司也会留用到退休(只要你愿意);
(3)证明我们立场的最佳方式是:弯道超车。公司有难咱上,公司危机咱担,公司出事咱抗。干别人不愿干、不想干、不能干的事。我相信任何一个老板都会和这样的员工共进退。愿意“白头到老”。
三、二“进”之精进(上面的分享是道的层面,现在说术的层面)
(1)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几乎不到五年,迭代一遍。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升级。所以,最好的自保就是先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可替代性人才。
(2)不可替代的自我检查标准:有人高薪挖我们。我们主动找工作那是案板上的肉,被挑选;我们被挖,那是咱挑。
我举个例子,在同行竞争中,一些企业为了打倒同行,最狠的一种做法就是:高薪把对方的台柱子挖过来,挖过来只为了养着,养着也不让对方有人才可用。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被挖,我们真的还没有不可替代。我们平常认为的自己已经不可替代了都是自己意淫的。
我想说明啥?打铁还需自身硬。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们做到不可替代才是最好的自保。
四、二“进”之上进
这里的上进指的是立场上进,我们不但要有立场,我们还要立场上进: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中流砥柱,老板都需要有自己的班底,与其担心自己被边缘,不如积极向组织靠拢,虽说不能像古装剧那样歃血为盟、递投名状、表决心立大志……但我们态度积极、思想积极、言语积极,我相信人人都可以感受到。谁要认为老板傻,谁才是真傻的那个人。让自己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或老板的铁班底是最好的自保。
五、孵化
好多人都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给影响了,这句话在今天的价值已经很小了,且不说未来是知识共享社会,就今天这个信息技术公开化,且不说技术共享,今天一个想学习的伙伴,有好多种渠道获得。与其这样,比如敞开好好带一批自己的徒弟,带徒弟有两个好处助力我们自我保护:
(1)这是给公司最好的答卷。只有真与公司一条心的人才会这么做,公司无理由卸磨杀驴;
(2)徒弟是后盾。我不唆使一旦离开把徒弟也带走,但有一帮子徒弟恐怕是我们无形当中给自己吃了最大一颗定心丸。
画外音:不失分寸的自保就是——有一颗随喜的心,做一个有立场的人。然后精进成不可替代,上进到同为一体,有一帮徒弟徒孙爱着。这将是最好的度,也是最佳把握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