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饭局上孩子哇哇大哭
昨天傍晚,接到不用加班的消息后,我打电话给先生。他高高兴兴地带着孩子来单位接我,一起去参加饭局。
小家伙每天晚上吃完晚饭,要么就是下楼玩,要么就是在家玩。每天都是老一套,也想为他换换心情。我们也有意从小就带孩子多见见各种场合、各种人情世故。使他不容易形成在人前害羞、内向的行事风格。
哪知,在餐厅包间里,小牛仔看到果果姐姐的彩色橡胶圆球,一心只想霸占在自己手上。得手后,又不肯一起分享着玩儿。几次下来,果果姐姐不开心,我只好把球从小牛仔手上拿走。小牛仔也急得哇哇大哭。
我几次把他从包间抱走,在过道里耐心地和他解释:“妈妈知道你难过,可是这个球球不是你的,是小姐姐的。我们不能抢。”“爸爸妈妈下次看到同样的球球,给宝贝也买一个。” ……
我像这样翻来覆去地解释了很多遍,小牛仔的情绪不仅没有平复,反而手指着包间的方向,要回去拿球。可是每次看到那个球的时候,他的情绪更加失控。
最后一次,我只好把牛仔抱到酒楼外面。希望在空旷的地方,看到车来车往,能被分散一些注意力,他的心情会好一些。
可小牛仔还是哇哇大哭,手指着酒楼的方向,还要回去。
一气之下,我把他放在地上,什么都不想说,只觉得,他的哇哇大哭,毁了我这个和长辈、和朋友聚会的美好夜晚。
可是他,为了得到一个橡胶做的球,一个本来就不属于他的球,一直从包间哭到马路边。而且还不讲道理、蛮横任性。我真不想理他。
五一连续上班,难得有一个夜晚可以和朋友聚一聚,可是全被他毁了!我心里郁闷极了。
这时,酒楼正门口执勤的保安见状,走过来问怎么回事。
我气不打一处来,气呼呼地冲他喊:”用你管!“
他忍住自己的生气:”孩子一直哭,我过来问问怎么了?“
我没好气地说:”哪家的孩子不哭?“
他接着说:”万一你是人贩子呢?“
我更生气了:”那你报警,马上报警!“
他不说话了,我抱着孩子,和他气狠狠地对视了一会儿后,扭头走开了。
抱着孩子,我心里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我看到那些站在路边嚎啕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小孩子,看到他的父母不仅没有蹲下来抱住他、反而站在一旁生气地看向别处,我感到不忍、感到心疼,我觉得那些父母真是狠心,怎么能这样对待孩子、怎么能任由孩子哇哇大哭。
有的人说,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抱着他,让他哭个够。等他自己哭完后冷静下来。
有那么一两分钟,我气得不想过去抱他。但是,很快我意识到,我什么都不能说也不能做的时候,应该过去抱着他。于是,我抱起了他。站在路边发呆。他趴在我肩头,不哭了。
我生气地批评了他,听到我的批评,他又哭起来。我意识到自己开始失去耐心、口无遮拦,闭了嘴。
02 我那刻的挫败感与痛苦
有人曾说,当自己长大后,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曾经,我也讨厌那些对孩子失去耐心的父母,讨厌某些父母不能理解子女的感受和痛苦、讨厌他们用刺耳的语言批评孩子。
后来,我看到我和他们的区别并没有截然相反,往往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因此,我不敢轻易给那些父母下判断。
我一直觉得,自己学习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学,还经常讲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赢得了不少好评。因此,我应该比别的妈妈做得更好,尤其应该更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更注意使用合适的语言。
事实并非如此。我也像绝大多数父母一样,面对孩子的任性大哭,自己的情绪逐渐焦躁,甚至由于我本身的个性所致,我可能比一般的父母更难以持久忍受孩子的哭声。
孩子哭了,我要尽快把他安抚好。如果我没能尽快安抚好他,就会认为自己连这么小的事情都不能搞定,并因此产生挫败感。那一刻,可能我自己的挫败感,已经大于了孩子的痛苦。所以,我只能先照顾自己的挫败感了。
孩子的痛苦,是对得不到球球的无能为力;而我的挫败感之后,也是痛苦,安抚不好孩子的无能为力的痛苦。
我们都是痛苦的。那一刻,孩子在表达,而我在逃避。
03 知道自己正在感受痛苦很重要
过去的我,总是在生活中尽量地保持积极、传递正能量给外界。我不开心、我痛哭的时候,非常少。因为,我很快就能走出低谷。我不允许自己在低谷中停留太久,不允许自己在痛苦中沉湎太久。
所以,对我身边的亲人、好友,但凡他们陷入了情绪低谷,我也是竭力第一时间鼓励他们振作起来。
这背后,是我对痛苦情绪不够接纳。所以,也就无从产生足够的对痛苦的理解。
每个人都会为了各种各样的事物感到痛苦。
正如小牛仔为了得不到那个心爱的、漂亮的橡皮球而痛苦,一个人也会为了失去心爱的人而痛苦,为了在重要的事情上失败而痛苦,为了受到他人嘲笑而痛苦,为了自己的局限而痛苦……
痛苦是正常的。知道自己正在感受它,它或许会变淡一点。并不需要逃避。
但大多数人在痛苦的时候想要立即逃走。
正如我立刻安慰牛仔,给他讲道理、抱着他到处走,希望转移他的注意力。正如一个人不顾一切地想要挽回失恋的爱人,想要马上干成大事以走出失败的阴影,想要让自己变得强大以避免再次被嘲笑,想要让自己变得完美……
04 不用威权和恐惧压制孩子的痛苦
回顾昨晚,我感到,我不够接纳牛仔得不到球的痛苦。
后来,再次抱着牛仔回到席间后,我对先生说,“刚才牛仔一直哭了很久,我失去了耐心,批评了他,态度不太好。”
先生安慰我:”牛仔现在太任性了。你抱着孩子走出包间后,其他朋友说,我们太惯着牛仔了。“
我不解。
他说,”他们的孩子像牛仔这么大的时候,他们都不允许孩子这么任性,甚至动手打孩子。“
我心里想,我永远也不打算打孩子。
我对先生说:
现在孩子才两岁四个月,打他或者骂他,是在用威权恐吓他。就算他从此不再任性,也是出于害怕和恐惧心理,而不是出于他主动的选择。
而且你看牛仔的头多小,跟我们成年人相比,小了好几圈,可能只比小猫小狗的脑袋大一点儿。他的前额叶皮层还远没有发展好呢!
加上他现在说话还不太多,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达不到我们能好好和他说理的程度。
等他三四岁,语言功能已经很好了,那时候我们可以和他有更多的沟通。对于重要的事情,我们绝不退让。
即便到那时,我也不主张打孩子,不主张用威权管理孩子。无论多么生气,做父母都要管理住自己的情绪。
我们需要孩子懂得尊重,但是,尊重的对象不应该是父母的威权,而是做人做事的界限和分寸。
结束语
很多过来人都在教我们,如何带孩子,如何应对孩子的任性。他们沿用的,不也是自己父母们曾经的做法吗?
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都是不完美的,大多数人在被自己从小被养育的过程中继承了一套养育孩子的模式,等自己有了孩子,下意识地使用这些模式。如果我们没有刻意反思和练习,我们就学不会做更好的父母。
而对我来说,这一次我学会的最重要的功课是,和自己的痛苦多待一会儿,也允许孩子和他的痛苦多待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