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回忆是一记重重的杀猪刀,只适合年老麻木时追忆过去荣光反老人痴呆使用。这是一篇全凭运气的学渣误入学霸世界的故事,非常无聊,慎读。
我很懒。
懒到舅母问我要不要去她所在教书的学校,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女校广雅中学读高中,我也依然拒绝了,那时我在初中奥班混得实在很渣,以至于他们对我考回华附一点信心都没有,但是读广雅分数是没问题的。
这已不是舅母第一次邀请我去广雅读书,小升初跨区考她也为我争取到广雅读书的机会。她坦言,我在华附压力会比广雅大。
凤尾与鸡头,你会选择哪个?
我选择华附的原因只有一个,离家近。
一个公交站可以到达的学校,中午可以滚回家吃饭睡觉,功课少,下午最后一节可以去打球(羽毛球或篮球)。晚上回家预习或复习八九点就可以睡觉。非常适合我这种懒鬼。
听说广雅还要刷题,算了,还是不适合我。
射手座靠运气的特性保佑我以比分数线高一点点考回华附,开始普通班的人生。
华附奥班,作为广东省奥校,聚集了一帮来自全省各地的精英,大部分都是竞赛尖子生。奥班来自广州的学生不到20个,我那届大部分来自华师附小和培正小学。奥校学习以竞赛为主,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是超前学习。高中由于当年保送制度的驱动,大家基本放弃除了自己专攻的竞赛学科的其余学科。
华附普通班理论上考上的名额每个班应该有35人,但是一个班在读的学生60人。会有机会参加社团活动或各种学校提供的各种与考试无关的兴趣活动。但是无论是奥赛还是兴趣,天赋比努力更重要。
其实在华附可能大家都在刷题,只是我始终不肯刷题罢了。走读的我也不喜欢留校晚自习,所以我的中学生活未必是华附人真正的体现。
我一直致力于玩玩玩,高三一直抱着漫画读,高考失利在意料之中。
无奈我又多少有点迁怒于华附的某些老师导致我在高三完全失去学习的兴趣。
从此,很少回去华附,也绝少回校看老师。好吧,其实也是因为懒。
今年校庆想回去看纯粹是因为初中奥班有同学回华附教书了,然后邀请同班同学回校分享经验。抱着吃瓜群众的看戏心态,重新反思初中教育所带给我的是什么的目的,果断选择围观。
我大学是一个平民到不行的学校,学会如何平凡人交往是我最大的收获,特别是如何在文化冲突中适应。当然,我大部分时间是独处并享受和适应独处。某校还有广州其它大学所没有的好处,就是电梯空调和热水齐全,阳台大得可以放下洗衣机,最适合我这种懒鬼居住。
在这样的学校我各科依然低分飞过,靠运气读上研究生。妈妈最爱说我的是我做啥都是凭借运气,根本完全没有实力而言,所有东西都是刚刚好,我想要玩的无论是工作也好读书也好,也总能得到。
我上西村小学奥校的时候一样不肯刷题,每次考试也是渣。去竞赛本来就抱着旨在参与的精神去玩,只不过竞赛的时候突然懂得怎么做了,居然考了二等奖,真心全靠运气,当年我的小学老师都惊呆了。
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我也是一帆风顺吧。但我内心清楚,以我的努力程度,其实还没有到和别人拼天赋的程度。所以,我不应怪罪天赋,作为一个也勉强算是智商高的神经病。
学霸他们的人生比我更顺利。原定做分享的同学去了清华,保硕毕业后回来广东当公务员,除了回校当老师的一个童鞋和我,本次还来了4个人,结果肖校长临时通知我们奥班现在分两个班,数学组是和物理化学组分开的,刚好我童鞋有2个物理组和2个数学组的,我就果断围观物理化学组而没围观数学组的。
事后两组同学回忆,物理化学组的那边某同学趁着北大的同学闪人有事狂推荐大家报考清华。数学组的黄叫兽就狂推荐夫人母校北大和他母校中科院。感觉大家都是来做广告去的。
00后的奥班学生不再好像我们当年独享一栋奥校楼。以前游泳池没有建上盖的日子,我们最喜欢就是站在奥校楼看下面的人准备上游泳课,满满都是青春的肉体。
由于保送制度的变迁,这一代奥班学生要面临的困惑是时间的分配问题,奥赛是否值得再投资。
此外00后提出了一个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国内学生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奥班的学生不缺被父母承包了大学学科和工作后发现不符合自我性格转行的案例。
另一个竞赛失利最终重新来过学习高考学科的同学说,其实时间分配问题关键在于目标,执行,并做好承担失败的风险的准备。中午我和另一个没有参加分享会的做基金的童鞋聊起项目的风险时,也谈到不确定性,他提醒我道,概率只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因素的把控,真正不确定性还要考虑概率以外的突发因素。
令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真正原因是对精英化的文化的反思。美国的大选川普当选给精致的利己主义啪啪啪打脸。
在过去一年半,其实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不顺,原因是我和这类精致的利己主义交往合作,往往只看到的是落花流水的极致华丽,然后留下的是无聊空虚,果子未必能结出半个。
可悲的是,我发现金字塔越往上我可以选择合作的越少,可以合作的人越来越像两个派别的人,一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精英希拉里,一是摔桌耍流氓的商人利益拥护者川普。
这两种人的共性都是:利益放中间,道义放两旁。
我能在我们这帮功利的同学中看到精英特质:精英们爱说教,爱用战略思维分析利弊博弈平衡,以为万事可由他们从上而下地操纵。由于从小到大都是接受精英化的思维教育,思考方式单一,于是没有考虑到芸芸众生的本能应对是更倾向于情绪化。
回首过去,其实我很庆幸我在一个很传统的大学度过我的本科和硕士,因为总算可以过一些正常人的生活。虽然对我出国的计划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它给予我一个机会,不要总自诩精英的目光批判这个世界,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
由于一进初中就开始被各种高智商虐,所以奥班同学大多数已经没有那种微信文所说的什么去983大学才感受人外有人的挫败感,我们12岁就要开始面对智商满分的人是怎样的学习天赋。
奥班的同学大部分难以逃过精英们在精英的中学读完,又在精英的大学中度过,毕业后只能走人生赢家的道路的命运。看上去很顺利然后也很无聊。
大多数精英所追求的也无非是顺应普世所认可的成功,贴上"成功创业者"或"成功投资人"的标签,这也就是精英们的理想实现。或许后者太俗,前者有创新性,更有情怀,因此更受精英们喜好。于是这些年,创业也变成了一种流行。
当然,精英们偏好的创业项目逼格要求甚高,绝不是"小清新"和"情怀党"类项目。毕竟当和小清新或情怀党谈项目,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又穷又low但又爱蹭,项目奇葩并富有想像力的独特然而并没任何可行性落地方案,除了贩卖他独有而自信的情怀,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撑得起他报的一亿元估值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问某位童鞋未来会考虑孩子也读奥校吗。
他说除非小孩智商和我们班考智商考试满分的那几个差不多并且喜欢奥赛,否则不会让小孩读。
毕竟没有保送,何必浪费这个时间呢。
这个世界依然那么功利,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