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十年不晚》之一:打死也没想过,同学成了县委书记
一
张学东打死都没想过,他的一个同学,有一天会成为海东县的一把手。
张学东是在策划会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按照惯例,海东日报每周一上午,都会开策划会。作为编辑部主任的张学东,要在会上汇报当周的宣传计划及策划主题。
这周的策划会,张学东因为一个电话迟到了五分钟。进到会议室时,总编和记者部等部门负责人都到齐了,张学东赶紧打了个招呼坐下来。
徐总编先开了口:“这几天新书记就要到了,大家注意点,宣传上千万不能出错。”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新书记姓徐,和我本家,叫徐国华。”
张学东一惊:“是不是南港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徐国华?”徐总编点了点头。“我同学。”张学东迎着全场目光,轻描淡写地说,“小学到高中,我和他是十二年的同学。”
会议一结束,张学东没等回到办公室,就在走廊里拿起手机打给县委组织部的同学:“志坚,有没有听说,徐国华要到海东来当书记?”志坚回答:“对的,我也是刚知道。”
张学东回到编辑部,大声说了句:“新书记马上到任了,是我同学。”美女编辑小刘笑着说:“张主任要提拔了!”众人哄笑起来。
中午,张学东特意提前半小时下了班。回家的路上,他拐到水果店买了一个大西瓜和一袋红富士。他刚进门,老婆李冬梅从厨房探出头看到他手里的苹果,嗔怪道:“水果从网上买,便宜得多。”
“好消息、好消息!”张学东一边放下苹果一边高兴地说,“徐国华要到海东来当书记了!”“他不在市委宣传部吗?”“在市里当个副部长,哪有在县里当一把手吃香?再说宣传部还是个清水衙门。”“不是说县市一二把手都要异地任职的吗?”“陈志坚说了,徐国华填的籍贯是他父亲东北老家。”
吃饭的时候,李冬梅又问:“你和徐国华,多久没聚了?”“好长时间了,四五年没聚了,一直约他的,他都说忙。”“领导哪有不忙的?关键是咱们和他,不在一个起跑线了。”“国华还行,同学之间不太摆架子,咱们以后啊,都得靠着他。”
“徐国华升得挺快的啊!年纪不算大,我记得咱们三个同龄的,都是四十二。”李冬梅感叹道,“你看,人家都正处了,你连个副科都没混上。”
张学东脸一红:“我怎么了?我容易吗?我连大学都没上过,不也混了个事业编?”
“对对,你也不容易。”李冬梅自觉失言,赶紧打圆场。
午休了一会,张学东又打电话给公安的两个同学,他们听了都很振奋,嚷嚷着等徐国华来了一起聚聚。
下午再去上班,隔着车窗玻璃,远远地看着报社那幢淡红色的四层小楼,静静地卧在河边,张学东突然觉得此情此景,颇有些诗情画意。从弧形楼梯拾级而上,他觉得脚步也轻盈了许多。到二楼走廊时,他觉得别人看他的眼光好像也不一样了。他抿了抿嘴,微笑着进了二楼最东边的办公室。
张学东正在编稿的时候,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是徐总编打来的:“学东,你上来一下。”
张学东上了三楼,走进徐总编的办公室。徐总编笑盈盈地招呼他坐下,还起身给他沏了杯茶。
徐总编先问了几句明天的版面情况,然后问:“你和徐书记是同学?”“对的,咱们是老乡,都是新桥镇的,一起在镇上读的小学、中学。”“他读的哪所大学?”“南京大学。我们班就四个人考上大学,他考的学校最好。”“不容易啊,乡镇学校还能出个南大生。”
“他的学习从小就拔尖,高中本来要到县中读的,新桥中学没放,事实证明,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徐总编呵呵笑了两声,又问道:“和你关系怎么样?”“上学时关系挺好的,经常一起玩,高考结束后我们两个和另外一个同学,三个人,还骑自行车到扬州去玩。”
“哦?”徐总编眼睛一亮,“那有好几百里路啊。”“是啊,来回花了三天两夜,在扬州只玩了半天,其他时间都在路上。”
“年轻人有胆气。”徐总编点了一根烟,又问了一句:“你和徐书记联系多吗?”“不多不多,他当官后一直挺忙的,只是偶尔同学聚会时碰个面。”
徐总编转移了话题,问道:“你的本科学历怎么样了?”“自考考了十几门,最后一门英语过不了。”
“那咋办?”徐总编关心地说,“过不了也得过啊,现在没学历不好说话,万一以后有啥机会。”“我会想办法的,放心吧。”
从徐总编办公室出来,张学东不禁骂了自己一句:真是个笨蛋,干嘛要承认和徐国华联系不多啊?为啥就不能说三天两头通电话呢?他立马想起李冬梅中午说的话,不禁叹了口气,就这情商,怪不得连个副科都混不上。
晚上,张学东约了几个人一起吃饭,都是同学,地点放在人民路上的丰泽园酒楼。
海东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就那么几条街,相当于三四个新桥镇的规模。从城南横河边的报社大楼,到市中心人民路上的丰泽园,张学东开车只花了十分钟左右。
进得八号包厢,里面已经有四个人坐着在掼蛋。张学东过去一一打过招呼,组织部的陈志坚,公安局的顾建军、邓建东,还有检察院的戴国军。新桥中学毕业的在县城的同学,平时联系多的也就这么几个了。
张学东照例不喝酒,说是酒精过敏。公安的二建,酒量最大,没有一斤也得八两;陈志坚呢,老实一点,劝多少喝多少。检察院的戴国军,因为有冠心病,只喝红酒。
酒过三巡,话题始终集中在徐国华身上。“没想到啊。”戴国军刚一开口,就被顾建军打断了:“没想到什么?”“没想到徐国华爬得这么快。”“对啊。他当初从市委办副主任调任宣传部副部长,我还以为到头了呢。”顾建军点上一根烟,慢悠悠地说。
“上面有人,肯定的。”陈志坚接上话题。
“对对对,我们就是什么?寡妇上面——没人。”张学东刚说完,众人一阵哄笑。
“上面只要有人,一切皆有可能。”戴国军说,“我们一个副检察长,年轻时是宾馆服务员。”
“有啥好奇怪的。”陈志坚喝下一口酒,“发改委的一个副主任,以前是人大机关的驾驶员。”
“英雄不问出处,懂吧?”张学东喝了一口雪碧,“我原来是供销社的营业员,现在不也在编报纸?我是运气好,当年报社招聘只要求高中毕业,招五个人,我第五名。有一次到南港日报参加活动,他们的办公室主任是从我们报社出去的。他和我开玩笑,说我是乘共产党打瞌睡的时候溜进来的。”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徐国华架子倒是不摆架子,但毕竟平时来往不多,不知道来了之后能不能带带我们。”陈志坚说。
“同学之间好说话,不管怎么样,不怕别人欺负我们了。”邓建东说了一句,大家一阵附和。
张学东咳嗽了一声,说道:“当然我们也不能让国华为难,违反政策的事不能找他,不能害了他。”
走出饭店的时候,街上已经没多少人了。小县城就这样,没什么夜生活,九点过后都回家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只有张学东没喝酒,他一一开车把几个人送到家,然后回到自己的小区。
晚上张学东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老同学徐国华的提携下,前途光明,不断高升,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
黄梁一梦犹未醒,祸福难测人生险。其实他,随着老同学的到来,正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未完待续)